新闻资讯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搜索关键字:氢氧化锂 | 耗时 16 ms

磷酸铁的进击

对产业变的持续观察,才更有价值和意义。一年前,2020年11月7日,本公众号曾发表一篇文章《磷酸铁的归来》,在产业圈及资本圈较早洞察到磷酸铁的反转。如今,刚刚一年。

2021-11-08

中国石崇礼冬奥加气检测实验室投运

1月6日,国内首座站内气检测实验室——中国石西湾子气检测实验室今日在河北崇礼正式投运。

2022-01-07

发展能不宜大干快上

以内蒙古、陕西等石资源富集地为例,当地的能主要来源仍为煤制,短期内具备成本优势,但从长远来看却与清洁低碳的发展理念背道而驰。

2021-09-01

燃料电池汽车商业 还需迈过三道关

2019-05-10 09:53:49 科技日报原标题:燃料电池汽车商业还需迈过三道关似乎是一夜之间,燃料电池汽车在2019年迎来了政策、市场的强劲东风。

2019-05-10

材料成本压力分电陷入价格博弈,新一轮洗牌加速

电陷入光伏式“内卷”,上游材料成本大涨,下游电企业毛利率持续下降,部分企业扛不住成本压力开始涨价,个别企业逆势降价扩大优质份额,价格博弈将引发新一轮洗牌。暗潮涌动,近来电池频频传来涨价的声音。

2021-11-01

储能领域相关政策迎来密集落地 行业发展望进入新时代

此外,在24日印发的《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中也提到:加强能生产、储存、应用关键技术研发、示范和规模应用。随着政策的积极推动,储能发展望进入新时代。

2021-10-26

电新产业链价格跟踪简报:碳酸价格上涨 光伏硅料价格稳中趋弱

2020-11-23 11:25:48 财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作者: 龚斯闻  投资要点:电:碳酸价格上涨,电材料价格保持平稳电池市场旺季状态不变,预计当前需求较好的情况下会将满产状态持续至年底

2020-11-23

我国首套自主知识产权 氦膨胀制冷系统调试成功

记者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六院获悉,由该院101所研制的我国首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基于氦膨胀制冷循环的系统,近日调试成功,产出液、仲含量97.4%。

2021-09-22

发展储能 为何需要中国政府主导?

有一些理论上的电池学物质,如-硫和-,有朝一日可能接近汽油,但目前还没有制造商将它们用在汽车上。电学储能在环境污染,经济性和储量大小上的劣势明显,一定时期内无法取代抽水蓄能。

2019-07-04

电“统治力”强势回归,钠电何以分庭抗“”?

成本劣势减弱的电池在新能源市场“统治力”正强势回归,而正如火如荼准备商用量产的钠电池将何去何从?

2023-03-29

燃料劣势明显 亿华通难堪大任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电池和燃料电池是目前已被证实可以进行商用的两大技术路线。相比渗透率超10%、已进入爆发式增长阶段的电池,燃料电池显然还处于非常早期的阶段。

2021-07-23

中石拟打造成为中国第一大能公司,规划建设加

2021-03-31 08:34:21 中国基建报道   作者: 王玉曼  中国石3月29日称,公司将加快推能源转型,积极推进天然气全产业链跨越式发展,把能作为公司新能源业务的主要方向

2021-03-31

金属卤物钙钛矿大幅提升电池循环稳定性

、成膜性好、制备简单等优势,开发出基于金属卤物钙钛矿的梯度导层,实现了金属负极与电解液的隔离,大幅度提升了金属电池的循环稳定性。

2020-04-15

新能源不只纯电动 燃料电池正在路上

燃料电池的能量密度是电池的数十倍乃至上百倍,目前小鹏P7是国内续航里程最长的电动车,为706km,而将在今年上半年上市的海马7X能源车的续航里程达到了800km,所以在续航里程层面,能源汽车的先天优势更大

2020-04-22

中国石首套太阳能直接制试验装置投运

近日,由石工建中原设计公司设计研发的中国石)首套光伏离网质子交换膜(PEM)电解水制试验装置成功投运。

2022-11-02

空气将在欧洲建造首座服务于长途卡车的高压加

2020-07-06 13:45:20 液空气近日,液空气集团宣布将在欧洲建设第一个高压加站,为首批长途燃料电池卡车提供服务。

2020-07-06

当可再生能源遇到二碳?

于是,在武汉岩土所二碳地质封存课题组研究员李小春和李琦的指导下,张力为和团队成员甘满光提出了二碳捕集利用—可再生能源发电调峰耦合的设想。

2021-03-08

动力电池厂“组团买矿”:缺仍是心头之患 终端放量成关注焦点

值得一提的是,另一动力电池厂商亿纬能近期少有矿相关消息,但公司本周连续两天公告了盐布局动向。

2022-01-14

能社会”离我们有多远?专家建议把从“危品”变成“能源”

对我国来说,加快发展能产业,不仅能在全球能源变革中占得先机,培育出一个市场前景广阔的新兴产业,还能有效减少二碳和污染物排放。

2019-12-30

美国为什么没有出现“能热”?

1845年,英国科学家威廉·格罗夫爵士(号称“燃料电池之父”)证明,在适当的条件和气的加入下,气可以发生学反应,并产生强大的、无污染的电脉冲。

2020-08-12
返回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