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搜索关键字:氢氧化锂 | 耗时 17 ms

盐湖提两重性,不同站位的认知差异

其一,是品位(的含量),澳洲矿石的品位普遍在1.4%左右,高于其它地区的矿石品位,Greenbushes的品位甚至可以达到2.10%。因此,澳大利亚矿石资源优异,产量更高。

2021-12-07

空气集团将收购和运行世界上最大的制工厂

2020-08-04 10:49:29 美通社根据其减少二碳排放量的计划,萨索尔已与液空气集团签署了独家谈判协议,出售其位于南非塞昆达的世界上最大的制厂。

2020-08-05

LG硫电池长效性能再获验证

2020-12-07 08:15:23 科技日报   作者: 邰举  据《韩民族》网站日前报道,韩国LG学研发的硫电池的性能在最近的无人机飞行试验中再次得到验证。

2020-12-07

风口调研丨加5分钟续航600km,能源汽车才是未来?

,催剂抗毒性越强,对气的纯度要求越低,用成本也越少。”

2021-01-22

未来股份已解除资金占用风险 收购2家电公司进军新能源

也就在6月30日,未来股份发布公告,公司拟收购瑞福业70%~100%股权及新疆东力70%~100%股权,通过整合矿开采、加工提炼等上下游产业,以布局新能源产业。

2022-07-14

电池的技术路线里,藏着下一座金矿

赣锋业、台湾辉能、清陶能源等纷纷布局物固态电池技术路线。

2021-12-14

美研发可实现高能量密度电池的有机阴极材料

该材料以硫为核心,与电池中传统的阴极材料相比,能量密度更高、更具成本效益且更环保。

2019-07-09

西门子能源助力建设全球首座大规模空气直接捕集二碳工厂

在投运后,西门子能源提供的两套压缩机将支持工厂每年捕集高达50万公吨的二碳。

2023-04-04

电池或可实现电网长时间储能

这项研究围绕电池的阴极结构展开,阴极将学反应产生的能量储存在金属或者金属空气电池中。研究人员表示,这一发现可以实现更便宜、更高效的能源储存,使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成为电网更可行的选择。

2019-06-26

全球首套“液态阳光加站”一体装置示范成功

“张家港产研院”)、中科液态阳光(苏州)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的全球首套“液态阳光加站”一体装置示范成功,并通过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组织的专家鉴定。

2020-10-15

电池“终结者”再突破!固态电池抢占制高点

目前全固态电池尚处在研发早期,研发方向主要包括聚合物、物和硫物三大固态电解质的典型技术开发方向。三大体系各有优势,其中聚合物电解质属于有机电解质,物与硫物属于无机陶瓷电解质。

2019-11-29

聚吉1.5V恒压可充电电池来袭,全面革新终结镍时代

在产品变革的道路上,传统镍电池存在的诸如实际循环使用次数少、充电慢、非恒温环境下不耐用、电压低等弊端越来越明显。针对市场痛点和消费需求,聚吉1.5V恒压可充电电池带着使命和市场的呼唤,强势来袭。

2019-09-16

能大规模应用为时不远

BP最新年度能源统计报告显示,2021年,全世界直接使用石燃料而排放的二碳达到340亿吨,如果算上泄露的甲烷和其它温室效应气体,总排放相当于390亿吨二碳。

2022-10-25

碳酸价格持续下跌:拐点已至?

比如,宁德时代、国轩高科、孚能科技、亿纬能等均推出钠离子电池,头部企业的发声直接影响市场风向。为助推钠电池产业发展,供应端的企业开始布局钠电材料等。

2023-01-30

能突围遵循什么逻辑?

和电都是能源的载体,未来社会应该是一个电混合的社会,宜电则电、宜,不适宜直接用电的领域,则是电能到(学能)再到电能或直接作为工业的原料。

2022-01-18

深度关注 | 能:产业有多远

近日,国内首座站内气检测实验室——中国石西湾子气检测实验室在河北崇礼正式投运。

2022-01-13

业龙头持续“买买买”

产能方面,截至2021年末,赣锋业有碳酸有效产能2.8万吨/年,产能7万吨/年,金属2150吨/年。

2022-04-22

能技术模式角逐燃料电池产业箭在弦上

据了解,虽然在工业和信息部发布2018年《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中,燃料电池系统生产企业已达到27家,但我国目前无法自主生产大功率电堆,在运的燃料电池汽车需要离子电池配合,采用的是燃料电池

2019-05-21

北京首批燃料重卡投入运营 推动交通行业低碳绿色发展

7月5日,北京市首批40辆燃料重卡落地大兴区并正式交车运营,将推动交通行业低碳绿色发展。

2022-08-01

绿工业应用是实现碳中和的必由之路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碳排放的痕迹源流:二碳的发端排放源主要为工业、建筑和交通,其中工业占比最大,因此,工业领域能应用是实现碳中和的重中之重。二、 目前我国工业用现状1、制端。

2022-01-13
返回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