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搜索关键字:氢氧化锂跌跌不休 | 耗时 23 ms

北交所一哥首份中报答卷:电负极也有成本压力

上述的数据生动地勾勒出了电材料企业面临上下游企业双重挤压的窘境。

2022-09-14

到2025年能可累计减排800亿吨

《报告》指出,在实现净零排放、将全球变暖限制在1.5℃方面起着核心作用,到2050年可累计减少800亿吨二碳排放,占所需总减排量的20%。

2021-11-29

以色列研究人员开发太阳能制技术 有望投入实际应用

但是,他们研究的是利用太阳光释放电子电流的光电路线,而是利用太阳光有效地、经济地从水分子中剥离。到目前为止,最大的障碍是一旦分离就很容易重新结合。

2020-09-09

隆基股份“光伏制”:这步棋还没被市场看懂

我们看到,在储能领域方面,主要是学储能(电池)、抽水蓄能及光伏制三种技术路径更有前景。

2021-07-09

能与风能:可持续能源的盟友

与来自石燃料的稳定供应同,风力和其他可再生能源的电力会随着天气变而波动,突如其来的风暴可能会使电网超载,而在其他时候可能没有足够的电力来满足需求。

2019-05-09

回应:实消息,交付量说话

12月5日,特斯拉(TSLA.US)盘前一度近5%。有媒体援引知情人士表示,由于特斯拉中国市场需求及预期,特斯拉上海工厂将主动减产20%,最快将在本周生效。

2022-12-06

镧系新型固态电解质来了 有助开发高比能全固态电池

金属卤物固态电解质因其宽电学窗口、良好的室温电导率和错的可变形性,展现出比物/硫物固态电解质更好的高电压物正极适配性。

2023-05-05

中国航发燃机:燃料发电厂将在能源转型中扮演重要角色

译者按:能是全球能源转型与发展的新趋势,被誉为21世纪最有前途的能源之一。我国能产业的商业步伐正在断加快,一些地方和能源企业纷纷布局能产业与应用项目。

2021-08-19

宁德时代换挡,钠电池“接力”电池?

涨1500-2000元/吨;镍豆涨2500元/吨。作为制造动力电池的重要原材料,碳酸价格持续上涨引发了新能源市场的“蝴蝶效应”,有人欢喜有人愁。

2022-10-31

全球首套规模太阳燃料合成示范项目试车成功

大连物所供图太阳燃料合成是指利用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进而电解水制备绿、将二碳加制甲醇等液体燃料,把可再生能源存储在液体燃料中。

2020-01-17

99.99%高纯 华电集团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绿”装置调试成功

近日,国内第一个能全产业链科研项目暨华电集团可再生能源制、大规模储能及能综合利用技术研究项目水电解制装置一次性调试成功,第一瓶合格气经第三方单位验,纯度达到99.99%的纯要求,满足燃料电池使用需求

2021-11-15

别忽略燃料电池汽车市场即将爆发!

文章说,离子电池技术正在引领零排放运输业,但投资者切可忽略燃料电池市场,失去了赚钱机会后果自负:“因为燃料电池的销售可能很容易加倍......然后三倍......然后再增加很多倍”。

2019-04-26

宁德靓丽三季报下的隐忧:再次新高的碳酸

2021年初,碳酸价格仅约5万元/吨,到了今年Q1则飙涨到50万元/吨,Q2经过小幅回调后,磷酸价格再度开启上涨周期,9月下旬再创新高。在巨大成本压力下,宁德时代今年以来的业绩宕起伏。

2022-10-31

北京将借助冬奥会等场景 开展能示范应用

是清洁能源的终极选择,能产业发展是纳入《北京市“十四五”时期高精尖产业发展规划》重点发展的“绿色能源产业”。

2021-09-15

工程院院士干勇:能源转型看储能,储能重心在

提及新能源,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是新能源汽车和电池。相较而言,燃料电池更像是一个未实现的概念。

2021-12-10

高盛大呼能市场未来价值将超万亿美元!

记者获悉,高盛EMEA自然资源研究主管Michele Della Vigna表示,在任何向净零排放过渡的过程中都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并预计能可能会发展成为每年价值超过1 万亿美元的市场。

2022-03-02

均涉及能!13个省/市级“双碳”政策出台!

通过组合绿电制和捕集二碳,探索开展二碳制甲醇工程研究,并上溯技术研发、设计、制造新型高端装备制造业产业链,下延碳基新材料、甲醇燃料电池、新型绿色工、多元电力智能调控等行业,同时辅以微藻生物固碳等技术为主的高附加值经济产品制造

2022-11-02

美科学家开发新分子可利用可见光谱收集能量催

18 10:27:07 cnBeta据外媒New Atlas报道,俄亥俄州立大学科学家开发的一种新分子可以从整个可见光谱中收集能量,比目前的太阳能电池多吸收多达50%的太阳能,还可以将该能量催

2020-02-25

给“过热”的能产业降降温

关键技术亟待突破徐冠华指出,目前中国能产业相关技术并完善,产业发展还面临诸多难题,能因为政策扶持就仓促上马,更能因为遇到技术和产业难题就望而却步、停滞前、偃旗息鼓。

2021-07-09

万亿新赛道开启 通新能源攻关“卡脖子”技术推动能规模发展

这种“可燃气体”就是气,而这篇论文的作者,就是被认定为气发现者的——英国物理学家和学家亨利·卡文迪什。后来,英国学家普利斯特里又发现,“可燃气体”和空气混合爆炸后会产生水。

2022-01-11
返回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