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搜索关键字:气体 | 耗时 12 ms

我国首个甲醇制氢加氢一站投用

15日,记者从中国石化新闻办获悉,我国首个甲醇制氢加氢一站投用,该站是由中石化燃料油公司大连盛港油氢电服“五位一”综合加能站升级而来,每天可产出1000公斤99.999%高纯度氢

2023-02-27

高温冷堆:中小型火电的接替者

高温冷堆替代中小型火电,是一种解放思想、开拓思路的核能利用理念,是核能利用系内的重大创新, 对于缓解环境保护、节能减排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之间的矛盾具有重要的意义。

2020-07-22

面对病毒,湖北武汉空质量如何?

环境监测系统克服困难,积极开展环境空、地表水和饮用水源地的监测工作,最大限度保障空质量自动监测站、地表水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的正常运行,全力保障环境质量安全。

2020-02-28

电厂深度余热回收利用分析

1锅炉烟余热的回收利用天然中烃含量较高,在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水蒸,水蒸中含有大量的化潜热,这部分热量能达到天然低热值的10%~11%,目前很难得到充分利用。

2019-08-14

高分五号大环境探测载荷正样设计过审

—大溶胶多角度偏振探测仪、大痕量差分吸收光谱仪、大主要温室监测仪和高精度偏振扫描仪四台载荷在合肥通过正样设计评审。

2019-03-22

实现碳中和须全球化应对候变化

简言之,这一机制最简单的方式是对温室排放量超过欧盟制造商允许的进口产品征税。它可能适用于各种碳密集型行业,如水泥、玻璃、钢铁、化肥和化石燃料。

2021-04-22

光伏电站,阴雨天还能发电吗?

随着候的变化,也有不少人咨询小编所谓光伏发电,是不是只有晴天才能发电?那阴雨天岂不是就不发电了?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光伏发电?

2021-07-26

上海前8个月空优良率超八成

2019-09-09 13:08:55 中国青年报2019年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关键年,上海市政府近日举办新闻发布会,市生态环境局局长寿子琪说,今年上海环境质量总改善,大质量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2019-09-09

厦门大学发布空能发动机科研成果

王东明 摄以对数螺旋曲线为研究对象,许水电团队将自然界规律与机械基础零部件动态变化规律相结合,进行创新性结构设计,建立原创“智能摩擦技术系”,研制出新型轴承、新型齿轮、轴承式超越离合器、空能发动机、

2021-07-07

中国生态系统管理有助减缓候变化

全球候变化导致极端候事件和自然灾害频发,给经济社会和人们生活带来严重危害。

2022-08-23

界“全职高手“ 德力西电领航者系列始于信仰 守护用电安全

同叶修一样,正是这种对初心的坚守,促使德力西电克服万难,打造出了领航者系列这样的经典口碑作品。

2019-08-05

风电制氢将替代50%天然

ERM还计划到2065年,部署形成一个大规模风力发电-制氢网络,以取代英国50%的天然供应。

2020-09-30

我国首个田地下数智化系统投入使用

  广州日报讯 (全媒记者陈治家)历时4年打造、位于珠海金湾高栏终端的田地下数智化系统,经过多轮试用、测试、优化,于今年8月正式投入使用。据介绍,这是我国首个田地下数智化系统。

2023-08-23

京津冀为何出现空重污染

中科院大物理所研究员王自发表示,近期不利象条件导致环境容量大幅度减小。虽然近期污染排放量下降,但下降幅度远未达到环境容量,大污染物排放量仍超环境容量2倍以上,这是近期雾霾频发的主因。

2020-02-28

神舟十三号装着“成都造”氢瓶!

昨日记者获悉,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使用的氢瓶,也来自于成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上使用的氢瓶,是我们园区企业生产的。”

2021-10-18

极端天常态化拉响能源安全警报

2021年2月,美国得克萨斯州受降雪、冰凌、冻雨等极端天影响,天然管道冰堵导致运输受阻,多家天然发电厂无法正常供电。

2022-09-14

综合智慧能源产业整推进缓慢

《报告》指出,电改五年来,发电企业打破过去计划制下的固有模式,告别单纯发电时代,从后台走向前台,积极向“下”延伸,进入配售电、供冷供热供领域,实现发(配)售一、热力源网一、冷热电水多联供等领域

2020-04-17

温攀升,储能如何助力“降峰”

近日,多地温持续攀升,京津冀鲁多地温达到40℃,电网用电负荷也在持续走高,相对往年同期,多地最高负荷不断创出新高。随着酷夏季节的即将到来,电网的供电压力随之骤增。

2023-08-01

构建减污降碳精准治理

例如,温室与污染物的排放源头未能全面识别,减污与降碳的决策措施及施策路径无法有效整合,法律、政策、财政金融、人员等基础性保障措施亟须加强,科学评价及反馈机制有待建设,部分地区仍存在不作为、乱作为或“

2021-12-31

构建减污降碳精准治理

例如,温室与污染物的排放源头未能全面识别,减污与降碳的决策措施及施策路径无法有效整合,法律、政策、财政金融、人员等基础性保障措施亟须加强,科学评价及反馈机制有待建设,部分地区仍存在不作为、乱作为或“

2021-11-16
返回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