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13 10:04:13 中国传播网由多家日本企业组成的新一代氢能链技术研究合作组(AHEAD)近日实现了全球首次远洋氢气运输,从文莱向日本运输了第一批氢气,将用于燃气涡轮机发电
、空压机、增湿器、氢循环系统、DC/DC等关键零部件项目不少于15个;完成20辆氢能源公交车投入示范运营,探索开展第2条公交试运行线路;实现120辆氢燃料电池物流车示范运营;制定常熟市加氢站布局规划,上半年确保
日本以突破本土能源禀赋、实现能源独立为导向,提出建设氢能社会,下游应用场景丰富,形成了自上而下、以政府为主导的发展路线。美国以培育氢能经济为导向,形成了自下而上、以培育市场为导向的发展路线。
广东揭阳神泉一315兆瓦海上风电项目是粤东千万千瓦海上风电基地第一个投产的项目,是潮汕地区投运的首个海上风电场,标志着我国迈出了南海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实质性一步。
距今200多年前,第一款氢气内燃机就发明面世,就已经揭示了氢气作为一种能源的前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液氢被用作火箭推进剂,自此,液氢就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燃料在航空航天领域广泛使用。
作者: 马爱平 10月16日,记者获悉,随着日前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高新院区地热DZ01井二开固井水泥浆上返地面,标志着我国中深层地热能单井换热式开采第一井顺利完井,绿色开发利用地热能技术实现新突破
到2026年,以终端用户计:能源电力、食品饮料、石油化工、纺织及制药等行业,全球零液体排放(ZLD)市场将达到近19亿美元。预计,对清洁水的需求增加将促进全球零液体排放(ZLD)市场规模的扩大。
“液态阳光”是利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产生的电力电解水生产“绿色”氢能、并将二氧化碳加氢转化为“绿色”甲醇等液体燃料,被形象地称为“液态阳光”。 图为该项目配套的10MW光伏发电场。
记者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六院获悉,由该院101所研制的我国首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基于氦膨胀制冷循环的氢液化系统,近日调试成功,产出液氢、仲氢含量97.4%。
4月16日,中国石油对外发布消息,用现有天然气管道长距离输送氢气的技术获得了突破。这为我国今后实现大规模、低成本的远距离氢能运输提供技术支撑。
以燃料电池为代表的氢能开发利用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为实现零排放的能源利用提供重要解决方案,需要牢牢把握全球能源变革发展大势和机遇,加快培育发展氢能产业,加速推进我国能源清洁低碳转型。
“我们很高兴地欢迎17家新公司加入我们的全球联盟。氢能理事会所代表的不同行业和地区表明,人们普遍认识到氢能源是全球低碳未来的关键因素。
川崎重工力争2030年前后实现商用化,还计划推进大型船的开发。对于川崎重工来说,氢能业务具有重要意义。造船业务受到中韩企业的低价攻势影响,盈利低迷。
做为终极能源,氢能由于制取技术路线成熟、并且低碳,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共识,但氢能的利用存在很多瓶颈,制约其短期内难以以可以与石油抗衡的价格被消费端大面积利用,在巴黎协定约束下,各参与国制定的碳中和时间基本都在
欧盟(EU)2019年制定了同样的目标,日本也终于开始奋起直追。为了达到国际公约的高标准,日本将被迫进行产业结构转型。预计菅义伟将会在施政演说中表示,到2050年将总体排放量降为零,力争实现脱碳社会。
,短期加强高压气态储氢建设,长期布局低温液氢、低压固态储氢产业利用低温氢燃料电池产业区域先发优势,形成广州-深圳-佛山-环大湾区核心区燃料电池产业集群,基于在SOFC(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电解质隔膜片等核心零部件制造方面全球领先的优势
到2022年,氢能关键装备及其核心零部件基本实现自主化和批量化生产,氢能产业链年产值150亿元。核心技术不断突破。到2022年,基本形成涵盖产业全链条的技术研发、检验检测体系。
无疑,对于一辆重卡相当于50辆小车尾气排放的污染重压下,解决重卡低碳化、零碳化将是未来重要方向,而推动氢作为未来重卡实现零排放的一种燃料,将是清华大学十多年来致力推动氢技术发展并取得显著成效之后的又一关键性突破点
主办单位:柳州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 电话:0772-2827563
运维单位:广西柳州市人才集团科技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23 桂ICP备06011433号
桂公网安备 450202020002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