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实现制氢过程的低碳化,获得全生命周期意义上低碳的“蓝氢”甚至零碳的“绿氢”,需要在化石燃料制氢系统的后端配合运行碳捕集和封存(CCS)装置,或直接利用非化石燃料生产的电(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核电等
当前实现低碳氢生产主要依赖碳捕集、利用或封存(CCUS)技术和水电解制氢技术。水电解制氢工业应用历史悠久,但近期电解槽安装容量的显著增长来自实现能源和气候变化为目标的绿氢生产。
实际上,截至目前,已有30多个省市出台了氢能发展规划,纷纷在氢能产业战略布局上抢占先机。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主任苏义脑的评价是,“出现了明显的‘氢能热’”。
意见指出,当前,氢能产业备受世界各国关注,发现、开发和利用氢能成为全球产业创新和能源转型的重大战略方向,特别是氢燃料电池汽车具有环保性能佳、转化效率高、加注时间短、续航里程长等优势,已成为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方案明确,以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重大示范工程为依托,2023年前,实现氢能技术创新“从1到10”的跨越,培育5-8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氢能产业链龙头企业,京津冀区域累计实现产业链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减少碳排放
2020-05-07 14:42:58 中国石化新闻网据燃料与润滑油日报4月29日消息:韩国纺织和化学企业集团晓星集团宣布,将建造全球最大的液氢工厂,足以为10万辆汽车提供燃料。
两个项目研究工作将有力地推进氢燃料在船舶领域的应用,实现船舶“零排放”的目标,助力水运行业绿色健康发展。据了解,世界范围内,船舶用燃料电池的市场容量大约有160GW。
多地在布局氢能产业时缺乏对当地财力、创新能力、产业结构等实际因素的综合考量,导致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存在“低端化”和“同质化”等现象,不利于产业成熟发展。
科学逻辑:氢能无可替代我国要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意味着未来能源的生产和使用方式会发生重大变革。在供给侧,可再生能源会成为主流,其他能源成为补充;在需求侧,主流的能源消费方式会向电气化转变。
Nel销售与市场营销区域副总裁雷蒙德·施密德表示:“这是开发商业绿色氢基础设施所取得的新里程碑,这清晰地表明,重型车辆用氢如今已成为现实。”在全球迈向碳中和进程中,氢能将发挥重要作用。
一、西藏最大光伏储能电站实现阶段性并网2022年12月4日,比亚迪储能参与建设的华电(那曲)新能源有限公司甘丹康桑光储电站顺利实现 110 千伏升压站运行,为电站正式全容量并网发电打下坚实基础。
捷氢科技总经理卢兵兵告诉记者,“除催化剂、气体扩散层及质子交换膜三种核心材料外,燃料电池电堆中所有与机电相关的零件都已经实现了国产化进程,且性价比更好。”
入冬以来,新疆电网用电负荷屡创新高,1月7日达到3737万千瓦,同比增长11.3%,并于2020年12月23日,实现了年度疆电外送电量1千亿千瓦时的新突破,相当于外送标准煤约3200万吨。
2.3实现碳中和的对策减少碳排放,实现碳中和的对策可以分为碳替代、碳减排、碳封存、碳循环4种主要途径。碳替代主要包括用电替代、用热替代和用氢替代等。
主办单位:柳州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 电话:0772-2827563
运维单位:广西柳州市人才集团科技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25 桂ICP备06011433号
桂公网安备 4502020200029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