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搜索关键字:欧盟将氢能列为能源转 | 耗时 42 ms

家电型升级,激发消费潜力

在中国家用电器协会副理事长徐东生看来,今年以来,中国家电产业结构型升级趋势更加明显,以绿色智特点的高端产品供给充足有效,带动产业运行稳中有进。  

2023-08-23

首个利用氨气的绿色研究项目获得了25万英镑的资助

2019-10-09 14:16:10 中国新网STFC支持的一个如何利用氨气使可持续的研究项目获得了25万英镑的政府资助。

2019-10-09

国内首个风电制工业应用项目完成设备安装

国内首个风电制工业应用项目,沽风电制综合利用示范项目是我省的重点项目,由河北建投新有限公司投资,与德国McPhy、Encon等公司进行技术合作,在沽县建设200兆瓦容量风电场、10兆瓦电解水制系统以及气综合利用系统三部分

2020-12-08

大湾区制造业打响数字化型“突围战”

很多中小企业不会、不敢,是因担心数字化成本太高。

2023-08-31

西北五省央企煤电,首批划电厂已移交

2020-12-24 09:53:52 火电厂技术联甘肃、陕西、青海、宁夏四省内的煤电厂管理权移交于今年9月30日完成,新疆区域于12月11日完成;但整合进度比之前计划推迟了5个多月,主因此前没有达成相应移交条件

2020-12-24

汽车补贴政策切换涨价 北京车主:完全接受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2019年新政补贴退坡力度大,加之地补退出市场,这车带来更规范的市场环境。

2019-06-25

汽车迎接发展拐点

万钢认,发展新汽车既要做好顶层设计,又要把握好新旧动换的节奏。他指出,燃料电池汽车具有清洁零排放、续驶里程长、加注时间短的特点,是适应市场需求的最佳选择。

2019-07-05

波兰的产翻了两番 成洲第五大光伏发电国

尽管其他18个成员国在实现计划方面落后,但大多数的成员正在这一进步作出贡献,其中包括波兰的一项重大成就。

2020-03-27

未来十年太阳电池对白银的需求达8.88亿盎司

2020-06-03 10:52:50 国际网近日,由CRU Consulting撰写并由世界白银协会(Silver Institute)发布的一份报告称,未来10年,太阳是工业白银需求的重要来

2020-06-03

360上线“AI商店” 集成全球人工智工具

  日前,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宣布,360上线AI商店。

2023-05-22

绿色低碳改造,哪些行业重点?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2021年重点工作之一。作碳排放重要领域,工业绿色低碳改造引发关注。绿色低碳改造,哪些行业重点?

2021-01-13

沙特未来10年向可再生投资200多亿

2020-10-23 10:29:58 中国石化新闻网据天然气新闻迪拜报道,沙特阿拉伯国家电网首席执行官易卜拉欣· 贾布10月19日表示,作世界上最大的原油出口国,沙特阿拉伯希望在未来十年里吸引超过

2020-10-26

湖南一地集中连片建设地热

据长沙媒体报道,“十四五”期间,长沙望城滨水新城规划建设8座浅层地热站。长沙望城滨水新城通过创建浅层地热建筑示范区,实现浅层地热建筑领域集中连片发展。

2022-12-13

澳大利亚建设最大太阳电场

2020-05-07 08:33:32 中国石化新闻网据报道,法国电力生产商Neoen SA周三表示,斥资5.7亿澳元(约合3.67亿美元)建造澳大利亚最大的太阳电场。

2020-05-07

印度即启动区块链太阳交易

2020-02-24 10:27:50 舆情印度北方邦即在本国启动P2P区块链太阳交易项目。北方邦是印度地域最广,人口最多的地区,电力需求日益增加。

2020-02-27

2022年国家集团新开工2557万千瓦

11日,记者从国家集团召开的新闻发布会获悉,2022年,国家集团加快型升级,深化绿色发展,新开工2557万千瓦,投产1180万千瓦,可再生装机占比达到31%,同比提高2.3个百分点;同时

2023-01-31

新“光合作用”二氧化碳变甲烷

几年前,科学家发现,当与吸光材料结合时,铜微粒在二氧化碳更富量的化合物方面展示出初步的潜力,但是效率和速度仍然很低。因此,研究人员尝试铜与其他金属结合。

2020-01-10

韩国铁路公司拟建造燃料电池发电厂

2019-08-29 16:50:00 ajunews韩国铁路公司27日宣布,与韩国西部电力公司一起利用铁路闲置土地建造燃料电池发电项目。

2019-08-29

可再生走出去前景巨大,2030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可再生投资年均效益达37.15亿美元

可再生投资的正向协同效应巨大《协同效益报告》发现,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化,中国的对外可再生投资发展中国家的绿色低碳发展持续注入动力。

2021-12-20

高碳大省的艰难十年:内蒙古碳达峰付出多大的代价?

影响着中国传统大省“碳型”的路径抉择。“降碳”难题“十三五”内蒙古“耗双控”两项指标均排全国倒数第一,12个市也“全军覆没”,无一完成耗强度下降目标,“成绩”颇尴尬。

2021-06-03
返回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