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搜索关键字:杜祥琬:实现“双碳” | 耗时 20 ms

“低”为中阿能源 合作带来新契机

近年来,中阿能源合作逐步深化,电力、通信和工业园区等领域大项目不断涌,核能、航天、新能源等领域合作取得突破。如今,中阿能源企业合作的重点也已从传统能源更多转向低能源领域。

2021-08-23

青海2021年已减排二氧化3400万吨

32 新华社   作者: 骆晓飞 解统强  新华社西宁6月16日电 截至目前,青海省2021年清洁能源发电量323.77亿千瓦时,相当于替代原煤1166万吨,促进减排二氧化3400

2021-06-17

首块面柔性薄膜组件测试完成

2020-09-29 10:32:48 光伏测试网近日,来自欧洲薄膜太阳能电池研究联盟(Solliance)完成了第一块面柔性薄膜光伏组件的测试。

2020-09-29

东方日升斩获法国足迹认证,加速企业全球化战略

除了高新产品的发布,场DEKRA德凯与东方日升顺利完成法国足迹ECS认证证书的交付,为企业全球化战略增添强力支持。

2021-07-20

国开行以际行动积极服务国家兑中和承诺

中和”专题“债券通”绿色金融债券,并于12日至17日启动预发行,提前交易及定价。

2021-03-12

我国工业节能减技术发展迅速 排放强度持续下降

2021-02-01 09:03:02 人民日报构建绿色低的工业体系,不仅是应对气候变化目标的必要手段,对工业可持续发展同样意义重大。

2021-02-01

全国排放权交易市场7月上线交易

2021-07-09 09:19:52 新华财经   作者: 李苑 宋薇萍 黄紫豪  7月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加大金融对体经济支持,推出支持减排的措施。

2021-07-09

变“”为宝大有可为

2021-08-23 09:08:45 人民日报【象】制成干冰用于保鲜、生产甲醇作为燃料、注入油田提高采收率……借助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燃煤电厂、水泥、钢铁等工厂的二氧化不仅无处可逃

2021-08-23

钱智民:到2023年将国家电投在国内的“达峰”

钱智民在演讲中表示,近年来,国家电投认真落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部署,全力打造绿色智慧能源品牌。

2020-12-11

田庆军:中和时代 不要浪费每一片海洋

田庆军认为,中国海上风电潜力巨大,3-5年内中国所有海域基本都可以平价,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中和的必然选择。

2021-07-26

欧盟价翻番至56欧元,统一全球定价体系呼声变高

更高的价将对中国达峰、中和目标非常有帮助。Oldag Caspar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全球价格很可能还会上升,这也会影响到中国。

2021-05-20

屋顶“面发电”,临港最大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投用

此次并网发电,不仅提升了钻石园太阳能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为企业绿色低发展带来在效益,也对新片区推广屋顶光伏发电具有示范和带动作用。

2022-01-11

我国市场开启后 将会产生哪些影响?

,部分清洁能源项目还有望通过抵消机制参与到市场中,从而获得节能和减重直接收益。

2021-06-30

高耗能行业,诞生福建首个“零工厂”

作为高耗能行业的长乐纺织化纤产业,走在了响应国家“达峰、中和”政策的全省前列。零工厂,是指企业通过节能改造、投资建设减排项目等方式,抵减自身的排放数额,使企业排放为零。

2021-10-26

浙江推行重点行业排放评价 评成项目上马关键

由此,浙江成为率先在全省范围内开展评价工作的省份。  “根据新规,项目排放水平过高,就会被叫停。”

2021-08-09

曹仁贤:关于收紧排放权配额,尽快完善市场的建议

阳光电源董事长曹仁贤全国市场建设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我国引领全球气候治理、破解能源环境约束、经济社会提质增效和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

2021-03-08

迪拜哈斯彦项目1号机组成功燃料满负荷发电

2020-07-22 09:43:05 中国工业新闻网迪拜当地时间7月19日19时28分,哈电国际承建的迪拜哈斯彦4×600MW清洁燃煤电站项目1号机组顺利燃煤满负荷发电目标,机组各项数据参数正常

2020-07-22

拍价2周涨超4万,酸锂止跌已

首轮蓝科锂业的酸锂拍卖规模达到600吨,分为10场进行,期间酸锂竞拍报价轮次较多,最终价格为25.1万元/吨,远超当日的工业级酸锂的货价格(20.75万元/吨),甚至超过当日的电池级酸锂的货价

2023-06-28

单晶巨头雄“暗战”

12月18日,《中国经营报》记者从中环股份(002129.SZ)方面获悉,目前该公司已与太阳能电池、组件企业达成合作,并且计划在2020年循序渐进投入16GW 210mm超大硅片,并预计在当年一季度量产

2019-12-23

中和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新引擎

刘俏认为,中和不只是一个技术问题,也是涉及排放权有效分配的经济学和管理学问题。构建我国中和愿景下经济转型的关键在于削减节点行业的排放。

2021-07-07
返回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