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报柳州讯(记者黎静)螺蛳粉是柳州最大的“网红”,作为螺蛳粉不可缺少的螺蛳、竹笋、木耳等原材料,能否随着当地螺蛳粉产业的不断发展而有效供给呢?
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发布了《钠电池、新材料、辅材行业大数据》。动力电池产品性能提升的需要和降成本需求迫切,带动相关锂电辅材市场需求大幅增长,同时助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加速产业化。
日报消息(全媒体记者荣瑶)随着4条自动化生产线启动,一箱箱新产品在机器人的搬运下从生产线下线,2月2日,七色珠光二期珠光材料工厂正式投产。
贝特瑞继续蝉联第一,上半年负极材料销量为6.2万吨,市占率19.4%。紫宸科技上半年负极材料销量为4.5万吨,市占率14.1%,名列第二,预计贝特瑞和紫宸2021全年负极材料销量均将超过10万吨级别。
SKC计划其80%以上的收益将来自电动汽车(EV)材料业务。通过在其现有的铜箔业务中增加正极和负极材料业务,其目标是在2025年实现电池材料的销售额超过4万亿韩元(约合220亿人民币)。
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磷酸铁锂材料出货量达到47.8万吨,同比增长了274.2%。2022年一季度,中国磷酸铁锂材料出货量17.05万吨,同比增长268%。
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和计算能力的提高,计算材料学快速兴起,推动了材料研发由“经验+试错”的模式向计算驱动模式转变。计算驱动模式是现代材料研发的重要手段,可以有效提升材料研发的效率并降低研发成本。
与其他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相比,硬碳材料有何优势?我国硬碳材料产业发展现状如何?距离大规模应用,还有多远的路要走?带着这些问题,科技日报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今报柳州讯(记者廖艳明)2月22日,记者从北城集团获悉,近日,柳州市螺蛳粉原材料基地项目厂房主体结构顺利封顶,预计8月竣工试产。建成后,预计年产酸笋、豆角等原材料约1.25万吨,产值约6250万元。
虎嗅向四川新能源汽车创新中心(欧阳明高院士工作站)求证了解,今年确实有电芯产品由于材料价格上涨,显著提高了采购价,往常汽车行业即使材料涨价,也会被整车厂压着不涨电芯,但今年能同意调价,说明整个上下游都认识并接受了材料上涨的事实
材料、工程与生物措施相融合是实现生态环境快速修复及其可持续发展的最有效途径之一。但是,功能型生态材料研发滞后及其应用技术体系不完善阻碍着生态环境科技的发展和规模化应用。
被誉为新材料“明星”的石墨烯,是一种由碳原子组成六角形呈蜂巢晶格的二维碳纳米材料,正在国民经济各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石墨烯到底有何神奇之处?中国石墨烯产业涌现出哪些亮点?石墨烯将如何改变生产生活?
3月30日,晖阳新能源与山西临汾古县开发区就年产3万吨负极材料项目签约。3月28日,贵州省安龙县“云签约”总投资达20亿元的年产3万吨锂电池负极材料项目落地。
此次集中签约的项目包括:云南裕能40万吨/年磷酸铁和40万吨/年磷酸铁锂生产项目、云南恩捷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合作项目、德方纳米20万吨/年磷酸铁锂前驱体项目、云南氟磷电池氟磷新材料项目、云天化50万吨/年电池新材料前驱体及配套项目
主办单位:柳州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 电话:0772-2827563
运维单位:广西柳州市人才集团科技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25     桂ICP备06011433号
		 		     桂公网安备 4502020200029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