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搜索关键字:李灿:太阳燃料将缓解 | 耗时 24 ms

陈清泰:到2025年前后新能源汽车取代油车出现拐点

日本丰田在混合动力上做得精而又精,在氢电池方面又率先有新突破;欧洲、美国认定的是氢电池;我们则根据国情另辟蹊径,认定了储能电池,纯电驱动技术路线为主,这在当时是冒很大风险的。

2019-06-24

意大利启动国家技术“能源”集群 首批资助能光伏新能源

该集群目的是为意大利国家能源系统创造技术发展机会,首批资助智能电网和储能技术、能光伏和光热转换2个试点项目,总额约200万欧元。

2019-08-28

道达尔津巴布韦加油站转向

作为津巴布韦第一家使用能的石油公司,该公司正在投资400万美元建设能加油站。政府最近取消了对外币交易的禁令,去年津巴布韦恢复了当地货币津巴布韦元,这允许加油站进口以外币出售。

2020-04-15

我是氢能,我改变人类未来!

2019年欧洲又发布了氢电池发展的技术路线图。

2019-10-21

新能源汽车电池纳入新版三包

“此次三包最大的变化在于针对新能源汽车的技术特点进行调整。”

2019-12-23

因中国组件出口放 印度3GW能项目面临延迟交付风险

然而,印度约有80%的能电池组件来自中国,冠状病毒的突然爆发扰乱了中国能组件和其他能行业关键设备的生产和出口。

2020-02-27

深度| “十四五”新能源步入“量”“质”齐升阶段

若光伏装机量占比达到40%、风电装机量占比达到35%,光伏总装机量达到5471GW,风电总装机量达到3275GW。

2020-10-15

中国为巴基斯坦议会提供6000万美元的能项目

2019-07-12 13:26:48 世界风电网据“ 卫报”报道,在中国政府的友好援助下,巴基斯坦议会已转向能,以帮助该国新一轮的能源危机。

2019-07-12

跨过“能耗”的坎 生物质活性炭产业做大

采用生物质制备活性炭,原成本低,椰壳、核桃壳、松子壳等果壳以及秸秆、木屑、污泥、废弃蔬菜等废弃物都可以用作原,但对这些原的预处理活化过程的能耗过高,制约了生物质生产活性炭的产业化发展。

2021-12-20

何建坤:未来10年,我国新增风能和能发电装机容量达10亿千瓦左右

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郑重宣布:“中国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2020-12-03

晶科能源登科创板 光伏群雄争霸再战火

如果说此前切换单晶路线、全球化布局让它坐上行业的头把交椅,如今,TOPCon的领先技术或助力晶科能源再度书写新的辉煌。

2022-01-13

我国氢能产业链初具雏形 未来带动形成十万亿级新兴产业

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国际氢能协会电池分会主席献国指出,目前,电池技术已经发展到第五代,拥有众多可能的应用场景,包括大规模长时间储能,边远无电网地区供电,备用电源、应急电源,交通运输等方面。

2022-10-10

绿色电力“扮靓”北京冬奥会

早在2009年,作为财政部、科技部、国家能源局及国家电网公司联合推出的“金工程”首个重点项目——总投资100亿元的国家风光储输示范工程就落户张北。

2019-11-26

阿特斯光电力集团即在科创板上市!

6月8日,阿特斯光电力集团发布科创板上市交易的公告。阿特斯光电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A股股票于2023年6月9日起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交易,股票简称“阿特斯”。

2023-06-28

美国国会或通过促进储能发展的立法

无论是与能、风能还是天然气发电配套使用,储能系统都能让能源公司更可靠、更高效地为客户提供电力。储能技术投资者可以优化电网运行,降低消费者的成本,并有助于在大规模停电期间保持电力供应。

2019-12-18

亳州市即用上“地热能”

利用它可以避免远距离输送和管网的建设,可以迅速有效地决热网尚未覆盖地区的建筑供热问题和夏季制冷问题。它同能、风能等一样,不产生二氧化碳及热岛效应,属于可再生的绿色新能源。

2022-02-11

研究认为储能系统运营成本低于峰值发电厂

2020-05-09 08:15:05 中国储能网   作者: 刘伯洵  根据彭博新能源财经公司最新发布的一份可再生能源平准化电力成本(LCOE)的分析报告,全球能发电设施的平准化电力成本已降至

2020-05-09

2050:全球氢能需求达5.3亿吨

目前,可再生能源成本的迅速下降和技术进步使氢成为全球运输廉价清洁能源的首选媒介。而COVID-19的大流行也在加速脱碳的趋势。

2020-06-22

2019年德可再生能源发电量首超化石

2020-01-13 08:06:20 科技日报   作者: 山  近日,德国弗劳恩霍夫能系统研究所(ISE)的科学家发布了2019年德国电力生产年度研究报告。

2020-01-13

世界上第一艘“碳中和”货船在2023年前投运

这家承诺使用由可再生能源制成的“绿色”甲醇作,不会产生污染物排放。国际海事组织的目标是到2050年船舶总排放量从2008年的水平至少减少50%,并在本世纪末使船舶完全脱碳。

2021-03-15
返回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