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搜索关键字:李克强:加快建立碳排 | 耗时 35 ms

交通部全力推进交通运输达峰各项工作

2月10日,交通运输部召开达峰中和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

2022-02-18

中和,未来四十年的财富大转移!

除了电力行业以外,钢铁、水泥、化工、有色金属等高放行业也会陆续纳入到交易体系,最终达到凡是能耗超过一万吨标煤的企业,都将进入全国市场,总的控企业将超过一万家,它们的放将通过市场手段受到最严格的控制

2021-06-15

造车新势力队「驶入」死胡同

自游家背后的老板是曾经的华为天才少年一男。

2023-05-23

刘世锦:减不是减少生产能力,更不是人为打乱供求秩序

调,要形成激励绿色技术创新推广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其中一项基础性工作是账户和绿色责任账户,首先是要推动核算和生态核算。中国的“达峰、中和”目标提出以后,对国内外产生了很大影响。

2021-09-28

2022年生态环保重点划定 有序推动绿色低发展居首

推动减污降协同治理,做好全国放权交易市场第二个履约周期管理,健全放数据质量管理长效机制,深化低城市、适应气候变化城市试点工作,设性参与气候变化主渠道多边进程。污染防治攻坚战将持续深入。

2022-01-11

中和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新引擎”研讨会召开

我国中和愿景下经济转型的关键在于削减节点行业的放。节点行业的政策变化或技术变革会在全社会的生产网络中产生“乘数效应”,进而使我国行动事半功倍。

2021-07-07

各地10月底要完成污许可证核发

2019-03-28 10:45:59 中国环境报   作者: 史小静  生态环境部近日印发通知,要求做好2019年污水处理厂污许可管理工作,完成污许可证核发,化证后监管工作。

2019-03-28

关于完善能源绿色低转型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的意见

:  能源生产和消费相关活动是最主要的二氧化放源,大力推动能源领域是做好达峰中和工作,以及现代能源体系的重要举措。

国家发改委将如何围绕实现达峰、中和的中长期目标制定并实施相关保障措施?

推进能源体系清洁低发展,稳步推进水电发展,安全发展核电,光伏和风电发展,适应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新型电力系统,完善清洁能源消纳长效机制,推动低能源替代高能源、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

2021-01-19

中国中和之路怎么走?专家:高质量发展是关键

如何在发展中减,在减中发展,实现经济和减融合?中国的中和之路又该如何走?

2021-10-11

面对挑战,实现中和需要科技合作

达峰是在2060年前实现中和目标统筹考虑下的达峰。我国目前放量是美国的两倍多,欧盟的三倍多。

2021-03-30

每年减4000多万吨 这项煤电厂节能“黑科技”通过鉴定

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张军营估算,全国电厂如能广泛采取该技术,预计每年可减少二氧化放量近4150万吨。

2022-08-10

氢能在中和进程中作用有限?我国还要发展吗?

朔尔茨当时说:“绿色氢是我们经济脱的关键,尤其是对钢铁生产、化工、重型航运和航空等难以电气化的行业。”但是,绿氢或低氢,因为生产成本高企,上储存和运输存在瓶颈。氢能的生产和使用一直受到限制。

2023-02-06

日本通过2050年中和法案

2021-05-28 09:04:01 新华社   作者: 华义  日本国会参议院5月26日正式通过修订后的《全球变暖对策推进法》,以法的形式明确了日本政府提出的到2050

2021-05-28

六部门:推进重点行业绿色低发展

我国工业领域用能企业数量多、涉及面广,推进工业节能提效,不仅有利于提升企业能源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成本,还能够推动重点行业领域工艺流程、生产设备更新换代,提升行业绿色低发展水平。  

2022-07-04

王毅:中国决心走绿色、低、可持续发展道路

发达国家应该承担率先减义务,履行到2020年每年动员1000亿美元的承诺。”王毅指出,中国决心走绿色、低、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2019-09-25

中金公司推出《中和经济学:新约束下的宏观与行业分析》报告

2020年9月,中国政府宣布在2030年前达峰(放达到峰值)、2060年前中和(净零放)的目标。之后,日本、欧盟、美国等也纷纷宣布大减力度或明确了中和的目标时间。

2021-03-25

陕西以“清单管理”创新污许可监管

如今,3年时间过去,在获得显著成效的同时,污许可制改革也进入“深水区”,步入纵深发展的车道。

2020-04-08

国际能源署:2019年全球放量仍维持3300亿吨

2020-02-26 13:16:27 智通财经国际能源署(IEA)的一份最新报告显示,尽管世界经济增长了2.9%,但能源的放量却在连续两年增长后于去年趋于平缓。

2020-03-02

中国拟于6月底前启动全国市场上线交易 将成为全球规模最大市场

刘友宾说,中国市场覆盖放量超过40亿吨,将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放量规模最大的市场。

2021-05-28
返回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