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搜索关键字:旅游商品 | 耗时 35 ms

柳州再获殊荣在全国性大赛中斩获2金1银

日报消息(记者韦斯敏)近日,2020年中国特色大赛暨中国特色展在四川省乐山市举行,其间公布了大赛获奖名单。其中,柳州3件入榜,斩获2金1银。

装备制造产业园揭牌 满足人们多样化、个性化、高位的需求

今报柳州讯(记者黄真真)11月4日下午,中国-东盟(柳州)装备制造产业园暨广西装备产业创新研究院正式揭牌。

工业的“硬核”玩法 ——从两处工业示范基地入选“国字号”名单看我市打造特色工业

发展工业,让更多人走进工厂、了解柳州的工业发展,我市不断优化工业发展环境,聚焦汽车、机械、钢铁、柳州螺蛳粉等龙头产业,鼓励和支持企业创建工业牌。

满足群众多样化个性化高需求——柳州打造广西大健康和文装备制造基地迈出坚实一步

日报消息(记者江宏坤、覃科)昨日下午,在自治区副主席李彬、市长吴炜等领导的见证下,中国-东盟(柳州)装备制造产业园暨广西装备产业创新研究院正式揭牌。

汇聚装备资源 促进产业基地建设 中国-东盟(柳州)装备博览会开幕

展览会以“汇聚装备资源、促进产业基地建设”为主题,是2020广西文化发展大会的重要活动之一。本届博览会是广西首次举办的大型装备展会,也是国内首个主要展现装备技术和产的行业盛会。

13个大健康和文产业重点项目在柳集中签约、开工——“柳州制造”挺进

今报柳州讯(记者刘山)集装箱酒店、房车、玻璃栈道、户外运动装备…这些装备产今后也有“柳州制造”了!5月16日上午,随着一批项目集中签约、开工,业也迎来了“柳州制造”的身影。

广西全域大集市在玉林举办 柳州签下大项目 助力复苏

“风情柳州”携众多热门主题线路惊艳亮相,网红景点、网红美食、网红文创产……满足了观展客一站式购娱需求。

装备项目建设现雏形

中国—东盟(柳州)装备制造产业园防护用基地(四期)部分厂房已现雏形。昨日,位于柳北区工业园区的中国—东盟(柳州)装备制造产业园防护用基地(四期),4栋标准厂房已封顶。

“水果+”城中新业态 城中区前三季度总收入同比增长327.28%

日报消息(全媒体记者韦斯敏)10月24日,正值丰收时节,在城中区大美滨江休闲农业示范区,果农纷纷变成果园代言人,线下线上销售齐上阵,吸引了众多客前来尝。

户搭建平台 为农民打通渠道 文化推介会鱼峰专场热闹开启

日报消息(记者荣瑶)9日晚,伴着一轮高高挂起的明月,2020年“风情柳州 文集市” 文化推介会(鱼峰专场)在熙熙攘攘的解放南路五星业步行街拉开帷幕,民族风情浓郁的歌舞表演和丰富的特产小摊吸引了不少市民和客驻足

接待客553.3万人次 收入44.37亿元

柳州火车站人流如织日报消息(全媒体记者宁静波报道摄影)昨天是中秋国庆假期的最后一天,记者从市文化广电局获悉,中秋国庆假期,全市共接待客553.3万人次,实现收入44.37亿元,过夜客和外地客比例均有所上升

文化产业投资合作洽谈会暨重大项目签约仪式在柳举行

自治区副主席李彬,自治区政府副秘书长李盛,市长吴炜,自治区文化和厅厅长甘霖,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副主任孙星,中国协会与装备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斌,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总工程师马义生

市场迎来“开门红” 我市春节假期共接待客603.97万人次 实现收入43.02亿元

日报消息(全媒体记者韦苏玲)17日,记者从市文化广电局获悉,柳州文市场迎来“开门红”。据初步统计,2024年春节假期,我市共接待客总人数603.97万人次,实现收入43.02亿元。

关于支持柳州市加快打造大健康和文化装备制造基地的意见

重点依托柳北区工业园区打造中国—东盟(柳州)与装备制造产业园,发展户外运动装备、基础设施等产业;鱼峰区工业园区重点打造健康食、休闲食、生物医药和医疗康养辅具等大健康产业;柳东新区打造以房车

2020-11-23

关于印发《智慧创新发展行动计划》的通知

,智慧优质产供给更加丰富,智慧服务和体验更加便利舒适。

2022第三届中国—东盟(柳州)装备博览会开幕 发挥制造优势 做大装产业

此次博览会围绕柳州装备产业发展方向,大力催化新消费,广泛吸引相关领域装备主流牌和龙头企业参展,助力广西大健康和文化装备制造基地建设,促进柳州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

“广西三月三”假期我市文化市场供需两旺 共接待客311万人次

4月12日,马鞍山上客如织。 “广西三月三”假期,天气晴朗,不少市民、客选择到公园踏春玩。

广西加快打造面向东盟的国际目的地

中越德天(板约)瀑布跨境合作区是中越两国2015年签订相关协定后,由中国广西与越南高平省共同建设和实施的项目,是中国首个跨境合作区。广西是中国与东盟国家交流合作的前沿窗口。

突出本地特色 吸引外地客 ——文消费拉动我市经济增长观察

客多了之后,摆摊一方面是扩展客源,另一方面是想做口碑、做牌。”陈薇还有意识地设计标识、做出特色。文消费贴近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

龙城预算安排发展专项资金1862万元 “实打实”打造城市“金名片”

日报消息(全媒体记者韦斯敏)业作为城市的“金名片”,如何让这张名片叫得响,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返回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