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搜索关键字:新锂时代 | 耗时 24 ms

能源汽车行情点燃了哪些投资机遇

国内主要的动力电池厂商有宁德、亿纬能、国轩高科、孚能科技等。中汽协最数据显示,今年1-7月,我国能源汽车累计产销量已超过国内历年全年产销量,分别达150.4万辆和147.8万辆。

2021-08-20

别让能源汽车电池成为“污染源”

2.然而,当中国成为全球最大能源汽车市场能源汽车电池回收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2021-11-10

能源汽车遇“原材料之困”,如何破局

今年以来,碳酸成为影响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一个不确定因素。碳酸价格持续高企产生的效应不断向产业链下游传导,给动力电池、能源汽车企业带来不小压力。是什么原因让价持续走高?

2022-04-11

能源汽车“加粗”安全底线

在铁电池、三元电池大批量投入市场的同,其他技术路线的预研和技术储备同进行。

2020-06-12

疫情影响全年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减少4.1%

9月动力电池装机量同比上涨66% 宁德市占率近五成上半年动力电池装机量下跌主要受能源车市产销量影响,自7月起同比转正,9月同比增长66%。

2020-10-30

宁德的买矿生意经

分析人士称,宁德之所以对动力电池原材料矿产进行全球布局,这与能源市场高增长需求以及自宁德自身市占率第一密切相关。此外,对于动力电池回收行业,宁德已经提前8年涉足。

2021-09-16

欧洲动力电池产能“基建”

2月底,奥迪比利布鲁塞尔工厂的纯电动SUV车型e-tron将暂停产。其产量目标减少至4100辆,较此前目标降低 1600辆。奥迪官方闻发言人公开承认,e-tron的暂停产是由于动力电池短缺。

2020-06-28

投资54亿元 重庆两江能源产业迎来重磅项目

9月1日,重庆两江区与江西赣锋电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赣锋电”)签约,赣锋型电池科技产业园及先进电池研究院项目正式落户两江区,前期投资54亿元。

2021-09-03

“氢”装上阵 开启能源车

作为业内公认最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氢能源汽车被不少车企认为是更理想能源车解决方案。而从目前行业发展态势来看,属于氢能源汽车的已经离我们不远。

2020-10-21

LG 能源发布全全固态电池技术 实现室温下快充技术突破

根据官方公布,LG 能源的研发突破加快了全固态电池商业化的步伐,其最研究成果已于 9 月 24 日发表在全球最权威的学术期刊之一《科学 (Science) 》杂志上。

2021-09-28

LG能源上市,能否挑战“宁王”独霸地位?

“百家争鸣”的背景下,LG能源的扩产计划能否搅动整个市场,也成为此前全球电池行业关注其IPO进展的重要原因。宁德地位能否稳固?宁德在资本市场一路高歌猛进。

2022-02-11

宁德电池材料布局盘点

,双方将共同探讨更多创形式的产品包销合作模式,为邦普提供更多长期稳定的铜钴原料供应。

2021-07-12

全国人大表、联泓科董事长郑月明:加强能源材料产业整体规划

碳达峰、碳中和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课题,对加快我国能源转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站上风口的能源要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就需要能源材料产业的支撑。

2021-03-10

师董会董事会通过能源项目审议

董事会通过电池项目审批2022年3月4日,师董会(SDH.US)董事会召开董事会会议,就师董会(SDH.US)在贵州省兴义市义龙区投资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项目进行审议,会上经过多方论证审议,最终批准通过

2022-03-22

宁德胜诉!

该报道指出,欧宝在Corsa-e、Zafira-e和Vivaro-e 车型中安装了宁德电池。与大众、戴姆勒相比,欧宝在欧洲是一家规模小得多的汽车制造商。

2023-02-24

宁德大客户被抢!

宁德向特斯拉供应磷酸铁电池,特斯拉上海工厂Model 3和Model Y标准续航版电池均由宁德配套。而比亚迪的加入则使特斯拉的电池供应商扩充到四家。

2023-05-22

能源汽车销量低迷 上游公司三季报业绩“跟跌”

在已公布三季度业绩预告或财报的电板块上市公司中,仅恩捷股份、亿纬能、先导智能等少数公司的业绩实现同比增长,其余公司业绩同比均有所下降。

2019-10-17

宁德回应海外上市

全球动力电池龙头又有动作?2月1日,多家媒体报道称,宁德已就潜在发行全球存托凭证(GDR)到瑞士上市的计划进行内部讨论,并已跟财务顾问进行磋商,最快年内上市,集资50亿至60亿美元。

2023-02-06

中创航上市是一面照妖镜

10月6日,顶着和宁德专利官司的中创航在香港惊险上市,发行价为每股38港币,过去一周间,股价基本在原地踏步,市值约为600亿元,和宁德之间差了不止一个比亚迪。

2022-10-25

中国动力电池一轮剧变“前夜”

,包括中航电、远景AESC等国内电池企业也都向高工电透露,已经在与多家国际车企密切接触。一系列紧锣密鼓的供应链“囤货”背后,释放的信号不容忽视:国际车企在中国市场的电动化风暴,已然箭在弦上。

2020-07-27
返回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