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搜索关键字:新能源电池迎来快速提 | 耗时 46 ms

工信部:上半年全国储锂离子产量达到15GWh、同比增长260%

2021年上半年,在“碳达峰碳中和”宏伟目标引领下,全国锂离子行业实现增长,产品质量和工艺技术不断高,光储一体化趋势明显,投融资市场活跃,产业发展趋势整体向好。一是产业规模增迅猛。

2021-08-02

关于组织开展2024年度质量升与品牌建设典型案例遴选工作的通知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组织开展2024年度质量升与品牌建设典型案例遴选工作的通知工信厅科函〔2024〕36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有关行业协会:为进一步升工业和信息化质量管理

比亚迪动力开放“加度”

按照丰田的此次的介绍,其战略规划要前5年实现,这意味着,至2025年,其汽车销量将升至550万辆以上,这550万辆中,450万辆是HEV及PHEV,100万辆是EV及FCEV。

2019-06-17

磷酸铁锂材料投产“高峰”

行业判断,2021年四季度LFP投产高峰,预计带10-15%的需求增量。配套下游市场旺盛需求,LFP产释放刻不容缓。

2021-10-18

全球结构加重塑推升光伏热度 低成本成关键优势

无论是革命对工业革命的基础动力推进,还是出于人类社会可持续生存与发展的基本要求,利用效率、发展可再生已成为当前全球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

2022-09-02

市长吴炜勉励企业家:坚守实业不畏难,推动创不停步!

市长吴炜在开班仪式上勉励企业家说,要坚守实业不畏难,推动创不停步,弘扬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精神,抢抓机遇、难而上,为柳州推进工业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制造城,打造万亿工业强市供有力支撑。

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2023年加力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质量的通知》

振信心目标,加力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质量,切实增强金融服务获得感,促进小微市场主体全面复苏和创发展,更好激发市场活力和内生发展动力。

升运载力 助推绿色产业——走访全市重大项目建设之十:焦柳铁路气化改造工程JLDH-2标工程项目

据悉,本次气化改造除架设线路供接触网外,还会对既有桥梁、路基、隧道等病害进行综合治理,对部分车站、线路进行改、扩建,其中在焦柳铁路塘豹至融安段,主要是改扩建融安旧车站,完善融安铁路运输基础设施,升铁路运载

重庆拟投近79亿元建设23个垃圾焚烧发项目 —三峰环境的增量市场

79亿元建垃圾焚烧发项目《规划》以2020年为基准年,中期至2025年,远期至2035年,对重庆市生活垃圾焚烧发进行了全方位的规划布局,以加实现全市生活垃圾“减量化、资化、无害化”的处理目标。

2021-08-18

中国确定2060年碳中和目标, 光伏行业将发展

依据今年6月份发布的《BP世界统计年鉴》,2019年全球可再生实现了创纪录的增长3.2EJ(千兆焦耳),占2019年一次增长的40%以上,可再生在发领域的占比(10.4%)首次超越了核

2020-09-25

重庆绘就万亿级汽车蓝图

“老百姓对汽车需求的激增对补效率出了更高要求,但充难、充慢问题始终困扰着车用户,补问题亟待解决,仅靠单一的补模式无法满足用户需求。”

2023-06-27

2025年中国储用锂离子出货量或将达到60GWh

伊维经济研究院研究部总经理吴辉在发布会上表示,储用锂离子出货量的增长主要得益于汽车用动力大规模生产之后带动的锂离子成本的下降,吴辉表示,从近几次的储中标价格看,大部分储用锂离子已经达到

2020-11-09

为更多企业发展“护航” 助职工升技“展翅”——柳州积极贯彻落实失业保险政策

”政策,持续开展失业保险援企稳岗“护航行动”和支持技升“展翅行动”,充分发挥了失业保险的“稳就业、促就业、防失业”功

30万补贴门槛将加汽车洗牌

《通知》显示,乘用车补贴前售价须在30万元以下(含30万元),采用“换模式”产品除外。这是国内补贴政策首设价格门槛。

2020-04-30

蜂巢,600GWh!

12月8日,以“蜂·创未”为主题的蜂巢第二届日发布会在江苏常州举行,自政府、整车厂、行业机构、投资机构、供应链企业以及主流媒体等400多名代表出席,共同探讨周期下动力发展的生态。

2021-12-10

动力梯次利用要否激活数百亿市场?

动力进行梯次利用可以大大减少成本《汽车动力蓄梯次利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鼓励梯次利用企业研发生产适用于基站备、储、充换等领域的梯次产品,不得开发充宝、手持照明设备等不易回收的梯次产品

2020-10-12

全球碳市场“开门红”

业界普遍认为,受这些利好因素的推动,2021年全球碳市场或将一轮发展高潮。

2021-01-11

碳中和愿景下,汽车进阶之路

在近日举办的2021世界汽车大会上,与会人员聚焦“全面推进市场化、加跨产业融合、携手实现碳中和”主题展开研讨。“绿色低碳和加动化转型是汽车产业迈向碳中和的主要路径。

2021-09-22

特斯拉自造,会对国内车造成压力吗?

特斯拉为了避免硬碰硬,所以通过调动有限资集中攻坚,在车最核心的三领域(机、控)上与传统车企形成了差异化竞争,在系统相关专利占比超过了60%,其中又以为主。

2020-02-25
返回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