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搜索关键字:新能源汽车电池之战: | 耗时 39 ms

黄其励:氢燃料处于培育期 不可一哄而上

虽然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以及全球领先的用户基数,但是对于以及技术,消费者仍然拥有太多的疑虑和困惑。到底环不环保?充难题如何解决?未来的路在何方?

2020-01-10

力帆股份:氢燃料尚处合作初期 存失败风险

力帆股份指出,公司的氢燃料项目尚处于合作开发初期,可存在项目开发不成功的风险,可存在项目开发不及预期导致产品无法进入国家氢乘用公示目录的风险。

2019-04-22

动化推动业转型

万钢回忆道:“十年前,全球产量共9000多辆;十年后,全球保有量已达720万辆,中国和德国贡献了60%以上。”这十年也是中国产业从无到有、逐步壮大的十年。

2020-10-14

蜂巢可量产装无钴正式下线

近日,蜂巢在江苏举行了首款无钴量产下线仪式。这意味着全球首款无钴走出实验室,正式实现量产。在国家工信部最公布的申报目录中,蜂巢无钴已经出现在长城欧拉(参数|询价)樱桃猫上。

2021-07-22

多重政策刺激消费 驶入景气周期

双重礼包提振信心 领衔消费复苏“年底到期的购置补贴和免征辆购置税政策延长两年”,让因冠肺炎疫情受损严重的行业迎来实质性利好。

2020-04-15

燃料示范城市群申报截止 “以奖代补”政策驱动力已然释放

“燃料产业正处于一个的机遇期,五部委推进示范应用,将为其发展增添的动力,有利于形成星火燎原的态势。”清华大学研究所所长、安全与节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陈全世教授对记者表示。

2020-12-03

比亚迪交锋宁德时代 动力领域难免一

比亚迪搭载刀片的首款型汉EV即将上市,未来其他型也不排除搭载刀片的可性,刀片或改变当下动力的格局。

2020-06-05

江苏规划到2025年产量超100万辆 开展氢燃料试点示范运营

2019-08-09 11:25:03 百人会-网导读:江苏计划到2021年,产量超过30万辆,形成1-2家年产量超过10万辆的生产企业;到2025年,产量超过

2019-08-09

今后三年补贴标准定了 分别在前一年基础上退坡10%、20%、30%

综合技术进步、规模效应等因素,将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实施期限延长至2022年底。按照要求,此次政策要求乘用补贴前售价须在30万元以下(含30万元)。

2020-04-24

科技与Gogoro合作研发动机固态

3月9日,全球交换生态系统的技术领导者Gogoro宣布与专注于固态研发的辉科技携手合作,共同研发打造全球第一颗交换式动机固态原型,不晚于技术演化后,尝试将最科技导入蓬勃发展的二轮动载具市场

2022-03-11

“中国神”闪崩!抱团要瓦解

月内卖出3万辆乘联会最数据显示,11月五菱宏光MINI EV实销达33094辆,实销环比增长39%,单日最高销量更是突破2000辆,再创中国销量纪录。

2020-12-30

将打开出口空间

从比亚迪相继登陆欧美国家,到如今爱驰批量登陆欧洲;从传统产品发力成熟市场,到如今造势力在全球开始崭露头角,这说明了中国经过10多年的培育,已经具备了走向全球的实力。

2020-06-05

今年补贴政策“相对稳定” 特斯拉否激活国内产业链?

1月11日下午,在中国百人会年度论坛上,工信部部长苗圩在演讲中提到补贴政策时表示,“我可以肯定地告诉大家,今年7月份不退坡。”

2020-01-13

中国展示体验基地揭牌

2月20日,由中国工业协会与北京博物馆联合打造的“中国展示体验基地”正式揭牌。

2023-02-27

欧阳明高:中国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技术取得创突破 中国供应海外市场欧阳明高指出,我国的技术,特别是在技术上,具有较强的技术优势。

2020-10-14

召回事件引“热议” 软包遭遇“成长的烦恼”

据悉,长城欧拉IQ的供应商为孚科技,奇瑞艾瑞泽5e的供应商为捷威动力。吉林大学青岛研究院副院长顾国洪告诉记者,“这两家动力供应商主要的产品为软包,说明软包的问题挺大。”

2021-07-29

企抢滩站 出租司机点赞换模式

2020-06-10 08:07:57 证券日报   作者: 郭冀川  在使用过程中,“续航短”、“充桩少”和“充时间长”成为三大痛点,随着大容量的运用和国家大力推进充桩网络建设

2020-06-10

广推出全球首款5G

2020-06-17 11:28:19 上证报   作者: 俞立严  广集团旗下的广6月16日晚推出全球首款5G埃安V(Aion V)。

2020-06-17

补贴退坡倒计时一周 各地再现抢购潮

按照此前国家补贴调整规划,2019年度的补贴将在6月25日后执行。

2019-06-20

多措并举全力保障三系统安全

对于来说,在仅仅10几年发展过程中技术快速迭代,有些许不成熟处更是难免。目前的过热问题的确是行业目前待攻克的难题,行业内也有多个品牌因热失控受到消费者质疑。

2021-03-29
返回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