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搜索关键字:新能源汽车快速增长 | 耗时 32 ms

坚持三个“聚焦” 加推进型工业化步伐

近年来,柳南区持续深化“工业立区、物流兴区”,依托上通用五菱、柳工集团、广西集团三大主机厂协同配套、联动发展,全区逐步形成了以、工程机械等传统产业为主导,智终端、材料、高端装备等兴产业为支撑的产业体系

工业和信息化部节与综合利用司负责同志解读 《加工业领域清洁低碳氢应用实施方案》

近日,为落实《氢产业发展中期规划(2021—2035年)》,积极拓展清洁低碳氢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场景,加技术装备产品升级,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局联合发布实施《加工业领域清洁低碳氢应用实施方案

张壮召开工作座谈会督导柳南区二季度稳工作 加压奋进再提 奋力冲刺“双过半

开门红”的良好基础上加压奋进再提,坚决打好稳这场硬仗,奋力冲刺“双过半”。

推动农产品销量明显

日报消息(全媒体记者江宏坤)日前,全区市场监管系统广告监管和指导广告业发展业务培训班在南宁举行,市市场监管局在会上作广告产业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模式的典型发言,“柳州经验”获全区推广。

《2025年二季度推动工业经济稳若干政策措施》政策解读

一、出台背景202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大力推进型工业化。

柳钢集团上半年实现扭亏为盈 钢材出口销量同比106.3%,创历史同期最高水平

上半年,柳钢集团“四个百万吨”产品销量同比45%,其中,用钢、用钢、船舶及海洋用钢销量分别同比55%、167%、46%。

“智造柳东”澎湃 ——柳东区年中经济亮点观察

今年以来,柳东区以“七个一批”工作机制为抓手,聚焦主业、凝聚合力。上半年,区地区生产总值同比14.3%,规上工业加值同比25.9%,经济发展保持态势。

大干实业 大抓工业 大兴制造业 加推进型工业化 发展质生产力 建设制造强市

,按照党中央、自治区党委决策部署,坚决扛起工业大旗、挺起工业脊梁,深入分析全市工业发展形势,全面谋划部署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重点任务,以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的责任感、紧迫感、使命感,加推进型工业化、

制造加跑 “摩拳擦掌”抢先机

随着信息化、工业化不断融合,以机器人科技为代表的智产业蓬勃兴起,成为当今时代科技创的一个重要标志。

商务部等8部门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做好2025年以旧换工作的通知》

《减免辆购置税的型目录》的乘用或2.0升及以下排量燃油乘用,给予一次性定额补贴。

广西出台20条措施支持下半年经济稳

扩投资,筑牢经济“压舱石”。

网联产业创发展

在市大数据发展局的支持指导下,东城集团柳州市东科智慧城市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城集团东科智慧公司”)牵头,上通用五菱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星云互联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组成团队参赛的“基于V2X的智网联数据应用

深化产业园区改革 加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三是创园区管理体制机制。强化整合后园区的统筹协调、科学规划,完善一个管理机构、一套班子、多个片区的园区管理模式,强化党工委、管委会经济发展产业发展职。加推进人事薪酬管理制度改革落地。

专注生产精密钢管 巩固优势向海图强 柳州金都材料上半年营收同比超过50%

位于白露工业园的广西柳州金都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柳州金都材料”),正是一家专注于生产精密钢管的企业,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超过50%。

融入人工智

日报消息(全媒体记者荣瑶)为加各行业技术、模式、装备推广应用,加一代人工智为代表的一代信息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2月19日,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开始组织2025年广西智制造标杆企业

2025-02-24

广西柳州加发展质生产力推动企业从“制造”转向“智造”

工业人形机器人在优必选智慧工厂下线,参与工厂的造环节;功型低无人驾驶辆道路测试牌照颁发,无人驾驶从封闭场地测试转入开放道路测试;风电产业“串珠成链”,嘉泽、金风科技等链主效应显现

人机协作 创

不知疲倦的鲁班轴—柔性抓手技术人员操作鲁班轴—柔性抓手随着生产指令的下达,银色的金属臂迅响应,精确完成抓取、搬运等工序……3月14日,记者甫一走进广西利拓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利拓智)制造

张壮召开工作座谈会督导鱼峰区柳东区二季度稳工作

张壮召开工作座谈会督导鱼峰区柳东区二季度稳工作紧盯问题拿出对策 齐心协力交好年中答卷日报消息(全媒体记者谢耘)4月29日上午,市张壮率队到鱼峰区主持召开工作座谈会,督导鱼峰区、柳东区二季度稳工作

推动柳州化工产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及锂电池产业作为柳州重点培育的兴主导产业,正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拥有上通用五菱、东风柳、广西集团等整生产企业,还有国轩高科、瑞普赛克为代表的锂电池制造企业。

提升产业链水平 强企业竞争力

今年10月28日,广西集团“菱势工程”正式启动,计划在2025年至2027年总投资150亿元,推动“131”规划高质量落地,即倾力打造1个“菱势”品牌、3个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和1个产业生态链

返回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