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搜索关键字:新能源汽车将与可再生 | 耗时 65 ms

陆运占99%,国内动力电池运输何时坐上火和飞机?

2022年,中国销量688.7万辆,连续8年位居全球第一,下游需求旺盛带动动力电池快速增长:2022年国内动力电池装机量达294.6GWh,同比增长90.7%。

2023-07-19

基建”催热储 企业入局抢市场

,且相关电价政策已向此倾斜;随着和充电桩的规模化投入,以及储成本的降低,储充和光储充一体化设施也有望成为主流。

2020-03-30

注入活力 增添动力——柳州国轩增年产10GWh动力电池产基地项目签约

7月30日,在市长张壮、国轩高科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业务总裁王启岁等领导的见证下,柳州国轩增年产10GWh动力电池产基地项目正式签约,落户柳东区。

比重提升 电解水制氢行业高速增长

华鑫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称,受益于氢比重提升、绿氢占氢比重提升双重逻辑,电解水制氢行业高速增长,给予行业“推荐”评级。

2023-03-31

特斯拉掀起无钴电池风云 是噱头还是触到的现实?

路透社2月18日报道称,特斯拉正宁德时代商谈,在上海工厂产的电动使用无钴电池。

2020-05-29

打造数字化电气化融合的世界 全产业链伙伴应同舟共济

2020-08-24 09:14:36 china5e据预测,到2050年全球发电量达到47.9万亿千瓦时(年均增速2%),届时发电满足80%的全球电力需求,电力在全球终端中的比例从现在的

2020-08-24

物质行业政策及环境分析

随着国内大力鼓励和支持发展物质发电投资热情迅速高涨,各类农林废弃物发电项目纷纷启动建设。我国物质发电技术产业呈现出全面加速的发展态势。

2020-05-22

又有中国企业搭上特斯拉的快

路透社报道,特斯拉已经宁波容百、苏州东山精密制造两家中国企业签署协议,以帮助特斯拉削减在制造4680电池时候的材料成本。

2023-03-23

工业经济恢复向好 兴产业积聚动

特别是先进制造、绿色低碳等产品保持高速增长,、锂离子电池、太阳电池等“三样”出口同比增长61.6%,数字化间、智工厂等场景、方案、模式也不断涌现。  

2023-07-26

多地蜂拥氢产业 冷静慎待万亿规模

这也就意味着,至少短期内,中央财政不会专门拿出一大笔钱投给燃料电池产业,政府更希望通过非财税政策引导,希望企业以及产业界发挥主观动性。在产业发展初期,补贴是不或缺的。

2019-10-21

我国氢产业初具雏形

同时,氢还是一个稳定介质,通过制氢,不稳定的变得稳定。国际氢协会副主席毛宗强表示,氢量密度是油的3倍,是锂电池的130倍,这让氢燃料在替代过程中的比重不断增加。

2019-07-08

加氢脱碳话——氢自主品牌上燃动力20周年庆隆重举行

(2021年12月14日,中国上海)作为中国氢20年发展历程的见证者和参者,上燃动力推出的“超越”系列燃料电池动力系统曾覆盖上集团、上海大众、中国一等众多厂商开发的各型燃料电池及部分纯电动轿

2021-12-21

阵容鼎盛 品酷炫——第九届中国-东盟柳州博会成交超3亿元

据统计,博会展区面积超过3万平方米,国内参展企业86家。参展品牌涵盖了豪、进口品牌、合资品牌、国产品牌、、房等领域,满足消费者不同的购需求。

“金中贵族”月涨超15% 氢发展为行业带来动力

世界铂金投资协会亚太区主管邓伟斌表示,近期铂金价格的上涨,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冠疫情后各个国家和地区都提出了绿色经济复苏政策,是其中重要的部分,而铂金在其中的作用不替代,使得铂金价格强劲上涨。

2020-12-15

五菱柳机发动机产销逆势增长业务加速发展

日报消息(记者荣瑶、实习韦子茜)近日,记者从广西集团获悉,五菱柳机后驱混动系统、电动自动标定系统研制成功,标定周期缩短50%以上。混动系统荣获“中国动力·潜力先锋”称号。

西门子卡巡展走进武汉 以数字化技术携手客户共创智基础设施

2021-04-08 15:17:09 中国网西门子智基础设施集团卡巡展今天在武汉拉开帷幕,未来数周在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和河南等地进行巡展。

2021-07-08

力帆转战氢 缺乏核心技术恐沦为代工厂

2019-05-16 08:27:42 京报   作者: 记者 张洁  力帆转战氢 缺乏核心技术恐沦为“代工”身陷困境的力帆正欲开拓近来逐渐升温的氢市场。

2019-05-16

446GWh产 欧洲动力电池势力强势崛起

据了解,该项目初期投资为16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30亿元),产的电池用于电动(EV)和固定式储领域。

2020-08-14

小货畅销拉丁美洲1月至4月柳州出口逆势上扬

日报消息(记者粟桂利、通讯员黄婧君)据柳州海关统计数据,1月~4月,柳州产的各类出口7920辆,比去年同期(下同)增加40.2%,价值4.5亿元,增长69.8%。

中国电动产业的难熬的“倒春寒”

另一个悲观的消息是,绝大多数的电动制造商,恐怕都完成既定的2019年的销量目标,哪怕有些企业已经一下调了年度销售目标。大多数的传统企们,燃油市场节节失利,已经无暇顾及事业了。

2019-11-05
返回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