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搜索关键字:新能源汽车保值率低 | 耗时 41 ms

度电成本降5% 以上!阳光电发布全球最大功1500V组串

3月29日,在“PAT2019爱光伏一生一世十年特许权阳光平价路光伏先进技术研讨会”上,阳光电隆重发布了全球最大功的1500V组串逆变器SG225HX,少投资、多发电、高防护、运维,以技术创升级全面赋光伏平价上网

2019-04-01

宏光MINIEV月均使用93%居中国榜首

近日,中国流通协会联合精真估发布了《2021年上半年中国研究报告》。在纯电动(国产品牌)1年排行榜中,宏光MINIEV位居第一,高达79.92%。

如何享受阶段性降失业险、工伤险费政策?一文带你了解

阶段性降失业险、工伤险费政策  【享受主体】  失业险、工伤险参单位  【优惠内容】  自2023年5月1日起,继续实施阶段性降失业险费至1%的政策,实施期限延长至2024年底。  

广西实验室等专项申报指南出炉 支持研发单位打造 高水平科技创平台

其中广西实验室力建设专项申报指南(以下简称实验室专项申报指南)与我市密切关联。

“龙行工程”合作框架协议在南宁签署 深化央地合作加快打造核心产品群

蓝天立欢迎杨青队来桂参加2024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并商谈合作。他说,近年来广西与智网联产业加速发展,从研发、设计到制造的全产业生态逐渐成型。

柳东区一季度规上工业总产同比增长19.6%

日报消息(全媒体记者谢耘)日前,记者从柳东区工业和信息化局获悉,今年1至3月,柳东区规上工业总产累计实现84.8亿元,同比增长19.6%,增速排名全市县区之首。

以旧换政策效果逐步显现 消费市场增添动力

4月,商务部等7部门发布《以旧换补贴实施细则》,明确符合条件的报废并购置/燃油分别补贴10000元/7000元,为消费市场添了动力。

【企业专栏】跑出量身定制赛道 ——聚焦创制造企业:柳州蒲菱科技有限公司

这家企就是柳州蒲菱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蒲菱”),一家集设计、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于一体的创制造企业,具备工信部授予的专用生产资质。

激发创创造活力 赋产业焕升级 我市制造产业授权发明件数占全区同类授权量近80%

日报消息(全媒体记者江宏坤)日前,记者从市实施知识产权强市战略领导小组办公室获悉,我市通过政策引导、技术扶持、项目激励“组合拳”,大力实施知识产权创造质量提升行动,不断激发创创造活力,积极赋产业焕升级

柳州今年上半年经济平稳运行 生产总1472.29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4%

今年以来,柳州市全力以赴促发展,有力推动经济社会持平稳发展。根据市级生产总统一核算结果,2024年上半年,柳州市生产总1472.29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4%。

柳州配件出口量迅速攀升

 一艘装载出口零配件集装箱的货轮驶离广西钦州港(10月24日摄,无人机照片)。

以旧换激发消费潜 我市开展的促消费活动对、家电销售带动作用明显

(受访企业供图)为进一步释放市场活力、激发消费潜,推动我市消费品以旧换,连日来,各项促消费活动在我市开展,记者在走访销售商家时了解到,活动对、家电销售带动作用明显。

广西发布《支持工业领域设备更的若干政策措施》 ​最高补贴1000万元

《措施》一共9条,涉及技术升级、设备更、节降碳等方面,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化、绿色化发展,单个项目最高资金补助不超过1000万元。

柳州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政策宣讲会首站启航,赋柳南企业开启篇章

相关政策为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有力的资金障和方向指引。柳州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黄慧玲对《广西制造业企业培优育强服务券管理办法》进行了深入解读。

《广西日报》头版头条报道我市产业高质量发展 柳产出海记

这是柳州乃至广西在海外生产的第一辆,由此开启了五菱走向世界的征程。

《关于开展智网联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工作的通知》解读(附图解)

二是障智网联产品安全运行的必然要求。

“协同效”激活发展引擎 ——从东风柳携手优必选科技看我市推动产业协同发展的努力与成效

5月31日,东风柳、优必选人形机器人示范应用战略合作签约仪式举行,成为我市奏响协同发展“协奏曲”,积极推动产业协同发展的又一行动。近年来,我市加速产业焕升级,全力打造国际产业高地。

政策体系、资金支持……多部门聚焦设备更和消费品以旧换实施举措

加强设备更资金投入 支持、家电换对于企业而言,大规模设备更需要大量资金投入。

中小企业服务月|金融党建联盟赋<em>能</em> 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中小企业服务月|金融党建联盟赋 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会议由柳州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副主任杨迪云主持,我市银行、担、融资租赁、财产险等各类14家金融机构相关负责人和20余家柳北区有融资需求的企业代表参会。

关于印发《2024—2025年节降碳行动方案》的通知

2024年,单位国内生产总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2.5%左右、3.9%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消耗降3.5%左右,非化石消费占比达到18.9%左右,重点领域和行业节降碳改造形成节量约

返回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