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统筹推进可再生能源、氢能、储能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近日,科技部发布政协委员关于聚焦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建议,科技部表示“十四五”期间,将加强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部署,统筹推进可再生能源、氢能
2021年9月24日,北京泓慧国际能源技术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泓慧能源”)在北京第24届科博会的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展出大功率磁悬浮飞轮储能系列产品。
2月28日,我国首个兆瓦级铁—铬液流电池储能示范项目在内蒙古成功试运行。一座城市,真的需要标配一个巨型“充电宝”吗?全国近30个省份,为何同时发力新型储能产业?
该示范工程项目负责人解安瑞表示,共享储能作为储能的一种创新形式,对提升电网系统新能源消纳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市场主体间信息共享不充分、新型要素市场规则建设滞后,共享储能市场化运营成效不显著。
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做好2025年度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领域节能降碳技术装备推荐工作的通知桂工信节能〔2025〕340号各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组织开展2025年度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领域节能降碳技术装备推荐工作的通知
2021-04-22 08:45:07 科技日报 作者: 叶青 科技日报讯 4月19日,记者从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获悉,该公司在国内率先建成首个能源消费侧碳排放监测平台
不久前,汽车行业巨头德国大众和国内的一家创业公司——上海度普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合资成立了新的合资公司,共同生产一款电动车充电设备——灵活储能快充桩。
15、11月7日,扬州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全市光伏发电开发利用的实施意见(试行)》。其中提出,稳步推动储能设施配建。加大新型储能技术应用与推广,建立“新能源+储能”机制。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新增投运新型储能项目中,依旧是电网侧新增装机规模最大,占比约47%;此外,电源侧占比45%、用户侧占比8%。
10月11日,厦门海辰新能源锂电智能制造生产线正式投产,首批280Ah磷酸铁锂储能电芯将于月底完成交付,开启海辰新能源在储能产业发展的新篇章。
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近期印发了《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实现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3000万千瓦以上。届时,新型储能由商业化初期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具备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条件。
近20省出台新能源+储能政策支持多数风光新增装机集中在远离负荷中心的西北地区,特高压等远距离输电设施尚不完善,电力供需出现不匹配,风光出现了消纳问题,某些地区因此出现了不能并网、利用小时数持续降低等“弃风
用户侧储能:商业模式已成熟目前,锂电池储能在发电侧、输配电侧、用户侧等主要应用场景均有很强的竞争力。其中,在用户侧领域,储能的商业模式已经走向成熟。
主办单位:柳州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 电话:0772-2827563
运维单位:广西柳州市人才集团科技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25 桂ICP备06011433号
桂公网安备 4502020200029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