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18 07:50:05 中创碳投 作者: 张琳利 金雅宁 近日,北京市生态环境局下发了北京市碳排放单位不同行业二氧化碳排放与核算系列地方标准(以下简称
从发展机遇方面看,双碳目标时代背景下,地热产业面临能源需求增长和结构调整带来的产能增长机会,理由有如下方面。首先是我国能源需求总量将保持较长时期的增长,这是基于我国发展的现实国情所做出的判断。
地热能产业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期,我们应当有一些“冷思考”。
能源产业是排碳大户,“优先推动风电光伏发电为代表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高比例、高质量发展,努力提高非化石能源的比重”成为编制可再生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过程中最为首要的考虑因素。
2013年以来,中国相继在深圳、北京等地建立了八个区域碳市场,全国碳市场预计明年开始运行,火电是纳入其中的首个行业,火电行业全年碳排放总量约40亿吨,届时所有火电企业都必须在碳市场履约其碳排放配额。
自2020年以来,已有青海、内蒙古、山东、湖南等近二十个省市出台鼓励新能源配套储能的支持性文件。然而,真正落地的储能配建项目大多依靠强制,风电光伏企业往往是为了尽早并网拿到补贴,才选择配建储能。
仔细一想,这不就是特斯拉在中国工厂的翻版吗。只是特斯拉出海,拿到了一个高效率的生产基地。而宁德时代出海,拿到了一个全新的商业模式。未来的新能源车格局可能有所变化。可以期待的未来:全球车,中国芯。
中国具备了绿色科技领域的先发优势,有助于构建零碳新工业体系。中国已经建立起全球领先的绿色产业,尤其表现在光伏与风力发电、储能与动力电池、电动汽车、智能物联网等领域。
气候治理体系、绿色低碳市场成为全球关注焦点,全球脱碳大竞争时代正式开启,碳中和将引领全球经济社会转型,产业、能源、科技等领域都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革。
2021-07-29 11:30:02 中国新闻网 作者: 刘育英 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和波士顿咨询日前在北京发布《企业碳中和路径图》,报告调研了全球55家企业并介绍其在降碳减排方面的前沿举措
中国积极实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采取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节能提高能效,推进碳市场建设,增加森林碳汇等一系列措施。“十三五”期间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一是温室气体排放得到有效控制。
2021年李克强总理所作政府工作报告要求,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但是与其他可再生能源相比,中国地热还没有做强,即使在近几年提倡北方地区冬季清洁供暖的形势下,地热从技术和经济可行性所决定的性价比来看有优势,但地热做出的贡献没有与其优势相匹配,不少场合地热仍然是被舍弃的
规范风电场改造升级和退役,推动风电高质量发展——《风电场改造升级和退役管理办法》解读文/秦海岩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2023年6月13日,国家能源局印发《风电场改造升级和退役管理办法》
我国还没有综合性的能源法和应对气候变化或者低碳发展法等,现行的低碳发展目标、政策等有的是根据相关环保或者资源法规,有的是根据政治文件,有些则是由政府部门提出。二是指标体系设计难度大。
主办单位:柳州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 电话:0772-2827563
运维单位:广西柳州市人才集团科技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25 桂ICP备06011433号
桂公网安备 4502020200029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