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搜索关键字:新模式 | 耗时 18 ms

补贴少了,能源车企咋干

7月2日,首届世界能源汽车大会在海南博鳌开幕,业内专家和车企代表围绕能源汽车补贴退坡、技术创及多元融合等热点话题展开讨论。

2019-07-05

天合光能领跑600W赛道

2020年初天合光能与东方日升发布500W组件品,随后晶科、晶澳、隆基、阿特斯又推出以182mm硅片为基的组件品,最高78型组件功率升至590W。

2020-07-23

数字化+生命科学 天士力构建“双生态”格局

日前,天士力与华为云盘古大型合作,共建中医药领域垂直大型,构建中药研发,为天士力持续保持研发领先地位助力。  

2023-11-08

贵州:清洁高效电力走路点亮“绿富美”

2019年1月,纳雍电厂与贵州众一金彩黔公司创开展“来料加工”煤电联营,采用来料加工,各司其职、互通有无、优势互补,以上网电量为最终利益分配依据,通过市场化方开展联合经营活动。

2020-05-13

上海自贸区临港片区建设氢能产业“五大基地”

而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中,临港片区把做好政策集成创试点、为全国氢能产业打造可推广的“临港”作为未来发展使命和目标。

2020-08-31

基建下对充电桩建设形势展望

 表1 涉及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政策汇总为加强规划指导,《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年)》提出我国充电基础设施发展的目标,到2020年增集中充换电站超过1.2万座,分散充电桩超过

2020-06-30

产业带动产业兴——我市战略性兴产业发展综述

今年以来,中高端医疗器械、智能家居等战略性兴产业项目不断进驻、落地,智能网联、能源、机器人等本土战略性兴产业项目也旺盛发展,为我市工业高质量发展不断注入动力。

深圳能源汽车保有量全国第一

2020年,深圳市已连续六年成为全球能源汽车注册登记数量最多的城市,其中保有超过8.6万辆能源物流车,是全球能源物流车最多的城市。

2021-08-04

潍坊加速向全省重要的能源产业基地迈进 布局能源 “氢”装上阵

,为潍坊市能源产业转型升级把脉会诊。

2020-09-04

能源电力消纳为什么那么难?

个人认为,能源集中开发,按照制约问题出现的先后,依次是应该送出问题、消纳问题、系统安全问题。能源发展初期,由于能源项目开发与电网建设的周期不同、协调不够,接网和送出问题是首先出现的局部问题。

2021-03-17

2020年全球能源公共充电桩市场概览

2020-04-28 15:06:02 彭博能源财经能源汽车公用充电桩市场发展迅速,但各国的市场各有不同。BNEF充电桩数据工具按国家、城市、运营商和功率等维度显示增长的相关数据。

2020-04-29

比亚迪正进入德国市场:获22台12米纯电动大巴订单

2019-09-24 14:47:06 观察者网9月24日消息,近日,比亚迪宣布在德国斩获22台12米纯电动大巴订单,此批订单来自德国鲁尔区公共交通运营商BOGESTRA公司,此举也标志着比亚迪正进入德国市场

2019-09-24

疆首个百兆瓦级光热电站落户柳树泉

2019-05-24 08:11:27 经济日报近日,西拓能源集团有限公司疆生产建设兵团十三师柳树泉100兆瓦塔光热发电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评审会议在乌鲁木齐市顺利召开。

2019-05-24

抢占型储能赛道,能源央企在行动

近年来,我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持续推进,能源装机规不断增长。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能源装机规达7.6亿千瓦,同比增长19.5%,占全部电源装机的29.6%。

2023-09-21

“菱大师”杯汽车潮改班选拔大赛举行 探索能源汽车后市场业态

大赛设置汽车潮改设计和汽车潮改技能两个竞赛项目,潮改设计从创性、艺术性、传播性、实用性、品牌性五个维度进行全方位评判,潮改技能按汽车施工部位从裁膜、覆膜操作水平、装贴效果进行评判。

“双创”带来发展动能

数字经济时代到来,场景创成为人们关心的创,进入政府和创业者的视线,也成为科创成果应用落地的载体平台。  

型储能加速“充电”

——除抽水蓄能以外的型储能技术,包括型锂离子电池、液流电池、压缩空气等你见过不烧煤、不烧天然气而是让空气“一显身手”的电站吗?5月26日,江苏金坛盐穴压缩空气储能项目正投运。

2022-07-12

贵州有序推进储能电站建设助力能源消纳

近年来贵州风电、光电持续大规接入电网,为保障能源电力有效消纳,贵州积极有序推进储能电站建设。

2023-08-03

奋力提升发展“含量” ——广西汽车集团技术、产品取得突破观察

全国两会期间,“质生产力”成为高频热词,广受各界关注。因地制宜发展质生产力,广西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西汽车集团”)充满干劲,正朝着提升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含量”而努力。

返回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