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搜索关键字:数字经济发展 | 耗时 27 ms

《关于促进广西科创飞地高质量的指导意见》政策解读

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建设高水平创新型广西,推进科创飞地高质量建设和,提升各类优质创新资源要素集聚和配置能力,自治区科技厅、自治区党委金融办等5部门联合制定印了《关于促进广西科创飞地高质量的指导意见

赋能智能网联产业创新

日报消息(全媒体记者谢耘)近日,自治区大局主办的2024年“据要素×”大赛广西分赛决赛举行。

国家改革委办公厅关于组织申报第二批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项目的通知

国家改革委办公厅关于组织申报第二批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项目的通知改办环资〔2024〕759号国务院国资委办公厅,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改革委: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关于组织开中国工程科技战略广西研究院2024年咨询研究项目申报的通知

 自治区科技厅关于组织开中国工程科技战略广西研究院2024年咨询研究项目申报的通知桂科〔2024〕168号各有关单位:为充分挥中国工程院高端智库和院士专家服务广西社会的作用,

2024-08-21

我市12个项目晋级第十三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广西产业复赛 示柳州制造新实力

其中,广西星火链科技有限公司的“星火签电子合同与电子单据一体化解决方案”等9个成长组企业项目和柳州法恩赛克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功能性锂电材料的研及产业化”3个初创组企业项目入选。

市领导到柳北区调研服务企业 助企纾困稳预期促

日报消息(全媒体记者李俊)7月4日,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传林带队到柳北区调研服务企业,强调企业与城市最好的关系就是相互成就,企业好,柳州才能好。

机智的开拓 ——柳州机械产业观察

7月31日,批量柳工设备正式交付加纳政府,用于支持当地计划中的可持续乡村道路网维护项目,增进当地人民的福祉。

关于公开征求《关于推动广西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若干政策措施(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

,促进医疗、医保、医药协同和治理,健全支持创新药和医疗器械机制,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医药工业高质量行动计划(2023-2025年)》《医疗装备产业高质量行动计划(2023-2025年)》《

关于印《“创新积分制”工作指引(全国试行版)》的通知

nbsp;沈越 010-68266157  附件:“创新积分制”工作指引(全国试行版)  科技部办公厅2024年8月2日“创新积分制”工作指引(全国试行版)前  言企业是市场主体和社会的重要力量

今年上半年柳州螺蛳粉产业稳步 全产业链销售收入超355亿元 同比增长7.7%

(资料图片)日报消息(全媒体记者刘心蕊)7月31日,记者从市商务局了解到,今年1月至6月,柳州螺蛳粉产业稳步,全产业链销售收入达355.21亿元,同比增长7.7%。

市政府召开2025年工作务虚会 科学谋划明年工作 谋深谋实创新举措

11月30日,市政府召开2025年工作务虚会,深入分析我市当前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虚谋实,以实促干,科学谋划明年工作,创新理念和工作方法,找准下步目标方向、明晰路径,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新质生产力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推进高水平创新型柳州建设

当前,高新技术产业,是推进新型工业化、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必然要求。

强化产业就业政策性帮扶 因地制宜县域特色产业

,因地制宜县域特色产业,全力做好巩固拓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

柳州大据产业园分布式光伏电站创新高 单日电最高 4819千瓦时

柳州大据产业园分布式光伏电站的屋面光伏组件。

大干实业 大抓工业 大兴制造业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 新质生产力 建设制造强市

新质生产力、建设制造强市,全力以赴重振柳州工业雄风。

做优茶产业 做强茶

日报消息(通讯员龙佳倩、覃方宇)2月19日,三江侗族自治县召开2025年茶产业工作座谈会,分析全县茶产业形势,倾听茶企心声,研究部署下一步重点工作,全力推动三江茶产业高质量

2025-02-24

《2025年二季度推动工业稳增长若干政策措施》政策解读

一、出台背景2024年12月,中央工作会议指出,要推动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

关于征集“中国—哈萨克斯坦伙伴研究所”交流项目的通知(桂科〔2024〕261号)

自治区科技厅转科技部国际合作司关于征集“中国—哈萨克斯坦伙伴研究所”交流项目的通知(桂科〔2024〕261号)各有关单位:现将科技部国际合作司《关于征集“中国—哈萨克斯坦伙伴研究所”交流项目的通知》

推动柳州螺蛳粉产业

日报消息(全媒体记者刘心蕊报道摄影)11月5日,“豆螺峰会”在柳州螺蛳粉电子商务产业园举办,为柳州螺蛳粉实体店商家、食品生产销售企业和短视频平台搭建合作共赢的桥梁,推动柳州螺蛳粉产业

挥人才智力优势 主动服务产业

智能终端及机器人是具备实现智能感知、交互以及大据服务等功能的新型智能产品,是“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重要载体,潜力大、应用前景广。对高校来说,肩负着挥人才和智力优势,主动服务产业的重任。

返回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