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搜索关键字:数字经济发展 | 耗时 29 ms

民企活力 “扬帆”正当时

我市民营企业向海图强、逐浪而行,现出强大韧性与活力。一批有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开能力的“柳号”民营企业在海外市场寻求突破,闯出更广阔的天地。

网络据安全管理条例

第四条 国家鼓励网络据在各行业、各领域的创新应用,加强网络据安全防护能力建设,支持网络据相关技术、产品、服务创新,开网络据安全宣传教育和人才培养,促进网络据开利用和产业

柳州市中小企业化转型专家库拟入选名单(第一批)

柳州市中小企业化转型专家库拟入选名单(第一批)(排名不分先后)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印《工业中小企业管理提升指南(试行)》的通知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2024年8月29日工业中小企业管理提升指南(试行)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练好企业内功,特别是要提高营能力、管理水平”。

共绘同心圆 共谋新 奔向新未来

40年来,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三个民族乡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实力显著增强,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乡村风貌焕然一新,产业成效显著,民生福祉持续改善,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同心绘就产业兴旺

关于公开征求《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修订)(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

自治区科技厅关于公开征求《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修订)(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为进一步规范和指导自治区本级财政科技专项资金管理和使用,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本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推进新型工业化 新质生产力 建设制造强市

,努力走出一条具有柳州特色的新型工业化之路。

以精准服务助推企业高质量

日报消息(通讯员龚普康、梁秀明)11月5日,三江侗族自治县召开2024年11月“1号直通车”座谈会,听取企业诉求和意见建议,协调解决相关问题困难,进一步优化侗乡营商环境,提振企业信心,全力推动三江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

着力深化产业园区改革 加快培育新动能新优势

日报消息(全媒体记者江宏坤)8月22日,全市深化产业园区改革工作推进会召开。

广西柳州:新质生产力 汽车产业加速向“新”

新华社南宁8月23日电 实惠,体型小巧、操作便捷是微型新能源汽车的特点。在广西柳州,整洁的街道上随处可见这种可以乘坐2至4人的微型新能源汽车。

关于印《精细化工产业创新实施方案(2024—2027年)》的通知

)是推动石化化工行业高质量的关键引擎,关乎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绿色低碳、民生福祉改善。

开创新局面 谋划新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保险业高质量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推动保险业高质量,推进2025年度柳州惠民保工作的开,11月19日下午,柳州金融监管分局、柳州市和改革委员会

强链稳链补链 赢得主动权——柳城县工业园区河西片区成效综述

近年来,柳城县坚持把河西片区建设作为加快县域的重要载体,按照“强链稳链补链”总体思路,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优化营商环境、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努力打造产业高地。

柳州技术开区综合考评获佳绩 获得自治区300万元奖励

日报消息(全媒体记者荣瑶)近日,自治区园区办布2024年自治区产业园区综合考评结果和实施奖励的通知,柳州技术开区(阳和工业新区)获得300万元奖励,是我市唯一获奖励的产业园区。

关于布2025年广西科技战略研究专项课题申报指南的通知

自治区科技厅关于布2025年广西科技战略研究专项课题申报指南的通知桂科〔2024〕130号各有关单位:为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对科技创新工作的部署,实现科技决策科学化,为广西创新驱动提供决策咨询与智力支持

关于召开柳州市中小企业化转型能力提升培训会暨人工智能赋能中小企业对接会的通知

各县(区)、新区工业和信息化部门,各有关企业:为贯彻落实《柳州市中小企业化转型试点城市建设工作方案》(柳政办〔2025〕3号)和《柳州市人工智能+制造行动方案(2025-2027年)》(柳工信通〔2025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中外中小企业合作区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合作区,是以中小企业为主体,定位在地市级行政区划内,在开放合作方面具有较强示范效应,规划科学可行、创新能力突出、治理服务高效的产业集聚区,是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和促进区域高质量的重要载体

​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2025年第一批广西工业互联网暨制造业化转型产业生态供给资源池拟入池单位名单公示

为加快广西工业互联网,推动制造业“智改转网联”,助力新型工业化,根据《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组织申报2024年广西工业互联网暨制造业化转型产业生态供给资源池的通知》(桂工信信〔2024〕8

强化“三个聚焦” 开创融水改革新局面

一是以工业化理念推动农业现代化。积极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强化农业科技支撑,提升现代设施农业和优势特色产业水平,持续壮大香杉、紫黑香糯、中药材、油茶等县域富民产业。

返回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