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搜索关键字:政策的推动与制约 | 耗时 42 ms

地球一半︱加强可再生能源国际合作意义建议

而能源投资也已经成为“一带一路”投资重点,占中国“一带一路”沿线投资及建设项目总数40%[1] 。中国能源电力投资正在为满足当地居民电力需求、经济发展作出突出贡献。

2019-09-09

关于力电池回收梯次利用市场几点思考

笔者认为一个产业发展也是需要天时地利人和,针对力电池回收及梯次利用产业,需要有产业扶持、足够市场空间、清晰盈利模式、可行技术方案和良性市场竞争环境。

2019-03-26

实现碳中和 新能源地位作用详解

日本发展碳回收和资源化利用技术,到2030年实现二氧化碳回收燃料价格传统喷气燃料相当,到2050年二氧化碳塑料实现现有塑料品价格相当。④出台碳定价机,增加碳排放成本。

2021-03-10

越南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挑战

越南府鼓励太阳能发电,在2019年6月30日之前进行COD太阳能项目为9.35美元/千瓦时(第11/2017 /QĐ-TTg号决定)。

2019-08-23

新能源汽车,乐观增长暴涨估值

2020-12-11 09:17:53 必贝证券者希博增长神话是否真能顺利实现呢?市场普遍预期,电汽车需求将出现更连续增长,反映出电汽车需求持续上升。

2020-12-11

隆基:离群索居者野性神性

隆基组件业务快速兴起后,组件企业关系就日渐疏远,尤其是2020年隆基组件出货量达22.7GW跃居行业榜首后,矛盾日益凸显。2021年隆基定了45GW出货预期,占行业三至四分之一。

2021-09-10

平衡好“保持造业比重基本稳定”实现“双碳”目标关系

中国没有复这种发展路径,而是努力挖掘造业减排空间,并通过造业高质量发展为进一步提高减排潜能做出支撑。造业既是能源消费主要部门,也是能源转型技术支撑部门。

2021-07-14

这个信息量极大论坛,揭秘淄博氢能产业现在未来

聚焦我国清洁能源项目现状发展,创立“创新驱+内需促进+多层次布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体化建设”新路径,区域能源体系向绿色低碳转型,实现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为我国经济发展和转型增添新力。

2020-09-21

关于举办技术创新服务略论坛通知

nbsp;   国技网[2004]15号            关于举办“技术创新服务

2004-09-14

李俊峰:碳中和 中国发展转型机遇挑战

为此,1992年联合国环境发展大会上达成《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以下简称公),要求缔方各国本着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CBDR)和各自能力原则,努力控温室气体排放。

2020-11-11

垃圾焚烧发电现状未来发展趋势

用一下几点概括我国垃圾焚烧发电产业发展历程:第一、法规日益健全。近年来国家相关主管部门陆续定了一系列支持垃圾焚烧发电措施,为其规范发展奠定了基础。

2019-12-12

电力领域“放管服”改革提出实践

一、“放管服”改革提出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经济体改革核心问题是处理好府和市场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府作用。

2020-06-18

造业中试平台重点方向建设要点( 2024 版)

附件下载:造业中试平台重点方向建设要点(2024版).docx

2025-05-14

生物质清洁供热回顾展望

三、生物质供热从2017年发布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规划(2017-2021年)开始到现在,已经了三年,生物质能清洁供热有了一个里程碑式发展。

2020-01-09

生存博弈:新能源汽车三个新战场

新能源汽车大势如何成就?为什么新能源汽车是未来发展方向?首先是环境压力和

2021-12-03

宁德时代比亚迪“兄弟连”

……再比如:0阶导:房价上涨;1阶导:遏房价上涨;2阶导:遏房价过快上涨:3阶导:遏房价过快上涨势头;4阶导:遏房价过快上涨势头趋势……那怎么理解设备是行业需求二阶导呢?

2021-10-26

风电光伏最重要是发展储能调峰,完善价格机

光伏发电在2011年进入固定上网电价阶段,新增装机一年达270万千瓦,之前累计80万千瓦。光伏投资增长率远远高于风电。超高速增长带来了上文提出两个问题,即高补贴缺口和高弃风弃光率。

2020-11-04

储能狂热困境:强配储能“大势所趋”

在这样背景下,原本光伏企业日子就不好过,强配储能更是雪上加霜,让他们利润空间进一步压缩。

2021-12-20

比亚迪特斯拉“相爱相杀”

作为全球仅有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达到百万辆级别汽车企业,比亚迪特斯拉已经成为了全球新能源汽车行业风向标。

2023-05-23

掌握主权 有“里”更有“面” ——记柳州五菱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电子电器及智能网联高级总监黄好

工作中黄好。汽车仪表板集成各种功能,代表汽车内饰“脸面”。可10年前,汽车仪表板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外资企业手里。

返回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