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搜索关键字:提速 | 耗时 12 ms

武汉新能源汽车加“氢装上阵”

不仅整车企业加“氢装上阵”,在武汉经开区,产业链上的关键配套企业,也纷纷抢占先机——武汉理工氢电,全球第五大膜电极生产商,自主研发的CCM型膜电极,占据国内自主燃料电池市场主要份额,并出口至美国、德国等

2022-10-10

多场景将加推广 光伏业凸显新优势

“单条生产线产能从10年前的2.5万片/天,升至现在的17.5万片/天,单车间可以生产近140万片/天。”隆基绿能电池制造中心总裁常鹏飞说。

2022-10-24

柳工装载机 智能工厂飞运转

现场,机器飞运转,智能立体库、AVG智能小车、空中EMS输送线高效有序地配送着物料,助力一批批智慧、绿色机械快走向市场。据了解,柳工装载机智能工厂共有2条生产线,车间日产能超过100台。

国内加最快量产新能源轿车上市

其中,汉EV四驱高性能版旗舰型百公里加3.9秒,是国内加最快的量产新能源轿车;汉DM四驱性能版豪华型百公里加4.7秒,是国内加最快的插电混动轿车。

2020-07-27

3月居民生活用电量增将明显回升

与2019年2月份8.3%的增相比,今年2月份的我国居民生活用电量增下降了5.2个百分点。

2020-04-01

宁德时代加出海!再签磷酸铁锂电池订单

近日,宁德时代与欧洲电动客车领军企业Solaris公司达成合作,宁德时代将为Solaris的巴士产品供采用CTP技术的磷酸铁锂电池。

2022-06-14

无损激光划裂技术:加光伏“平价时代”到来

目前硅片尺寸由158.75向166全推进,各厂商开发热点聚焦于下一代182和210尺寸,出现了182联盟和210联盟两大阵营。大尺寸硅片的系统降本成效显著,成为光伏平价上网的有力保障。

2020-12-15

青海:跑出清洁能源消纳“加度”

值得一的是,新能源发电装机超过水电,占据第一大电源的位置。依托大电网和全国统一电力市场,青海清洁能源实现了更大范围的优化配置。

2020-02-28

俄罗斯加布局非洲核电市场

尽管近年来可再生能源的成本大幅下降,但技术和地理限制阻碍了太阳能和风能的快推广。

2019-07-09

今年前8个月我国发电量、用电量累计增均首次“转正”

2020-09-25 14:03:00 新华社   作者: 刘红霞、安蓓  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孟玮16日说,1至8月我国发电量和用电量同时首次迎来累计增由负转正。

2020-09-25

风电场“以大代小”有望加推进

《办法》出,发电企业承担主体责任,应依法依规负责风电场改造升级和退役的废弃物循环利用和处置。

2023-09-21

意大利电力公司Enel将加燃煤电厂淘汰计划

2020-06-16 14:16:40 电缆网据悉,意大利国家电力公司Enel可能会以比预期更快的度关闭其在全球剩余的燃煤电厂,这主要是因为燃料的经济状况恶化导致数十亿美元的资产减记,并为用燃气电厂和可再生能源替代产能供了更充分的理由

2020-06-16

超低风风场开发未来将充满无限可能

现存的可开发风场的风也越来越低。根据《低风风力发电机组选型导则》(NB/T 31107-2017)规定,低风风场的风介于5.5m/s-6.5m/s之间。

2019-08-27

广东储能产业加奔跑

当前,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正为中国能源转型和经济发展供重要的新动能。稳定、安全的新型储能技术,被业界视为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3-05-22

南方电网:做好“电管家” 助力经济加发展

南方电网广东广州黄埔供电局每天通过调度自动化系统远程监测乐金公司的用电负荷,分析曲线变化,并安排专人定时到企业巡视巡检设备,护航企业高稳定发展。

2020-10-29

数字技术引领档升级

记者在重庆解放碑—朝天门商圈发现,数字新基建正引领商圈服务档升级,商圈店铺客流量平均升20%以上。  轻触屏幕,选择心仪的物品,刷脸支付后,机械手抓取货物并交付到消费者手上。

2023-03-21

让数智化“又快又省”,用友BIP大型企业数智化达包正式发布

Fast by BIP的推出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其供了全新的大型企业数智化服务模式,通过一个订阅式服务包,让大型企业数智化建设与运营“快上线、快见效,省事、省钱”,让数智商业创新简单便捷。

2023-08-08

5月新能源客车增31% 表现平稳

2020-07-02 10:53:26 电缆网2020年年初新能源车增长总体很低迷,其中新能源客车20年1-5月1.7万台,同比下降38%,5月0.38万,增31%,增长表现平稳。

2020-07-02

高比能量仍是动力电池的技术走向

在能量密度一定的前下,要延长续驶里程就要多装电池,但电池装多了成本就上升,还会挤压宝贵的车内空间。面对这种两难,尽管高电池能量密度会带来更多安全问题,但这条路依然成为车企的必然选择。

2020-08-14
返回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