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搜索关键字:提前抢占燃料电池风口 | 耗时 31 ms

15个问题读懂钠离子的现状和未来

技术进展方面:从研发的角度,目的正负极材借鉴了锂离子的材体系。经过测试,正极还是用层状极材类似锂里面的锂钴氧后者三元,这是将来有希望大规模生产的。

2021-11-19

海上“2022关”!江苏平均造价上涨了1000-2000元/kW

能资源富裕地区皆邻近沿海经济发达的力消费中心,是我国发展海上最大的优势,因此虽起步较晚,但近年来迅速跻身世界最列,迄今江苏省规模居全国之首。

2020-08-20

中国整机制造商从海上装潮中获利

中国2021年新增的海上装机容量达到创纪录的14.2GW,是2020年的三倍有余。数家中国制造商为整个市场供应整机,因而在彭博新能源财经2021年全球海上整机制造商排名中名列茅。

2022-04-21

欧洲逆袭日韩和中国,胜算几何?

动车总成本将近40%的动力领域,中日韩三国绝对垄断的格局已然明显,群强环伺,欧洲玩家在零部件供应和成本控制上都倍感焦虑。

2019-07-01

固态刷屏,利好哪些,利空哪些?

太阳能、氢能源板块涨幅居,普拉格能源涨超34%,能源涨超21%,Bloom Energy涨超10%,阳光动力涨超8%。大型科技股普涨,苹果涨超3%,微软、谷歌、Facebook涨超2%。

2021-01-11

新能源市场如火如荼,东行于MPV市场再发力

在各车型的细分市场中,新能源的比也正逐渐升。甚至包括以往油车为主导的商务MPV领域,在国家政策鼓励及车企产品转型的助推下,新能源车型逐渐崛起,越来越多消费者的购车目标也随之转移。

2022-10-10

成都:2023年氢能主营收入超500亿 汽车超2千辆

下一步,《规划》明确,成都将重点开展堆及动力系统、氢气储运与加注等关键技术协同攻关。

2019-08-02

动力重要原材!钴价一年半涨近6成

在动力组成部分,有不少远比锂更昂贵、更稀缺的物质,如金属钴,目,钴依然是动力的重要原材。从去年以来,钴的价格就一路上扬,一年半时间涨幅就超过六成。

2021-10-12

瞻】光伏组件四季度价格该怎么看?

(3)部分硅贸易商已经在93-95元/kg左右的区间价格高位将期低价所囤硅库存予以“获利了结”。

2020-09-21

德国最新海上制氢战略 投入20亿欧元!

2020-02-14 09:17:58 欧洲海上根据一份德国经济与能源部正在起草的氢能发展战略,德国正在考虑在海上竞标中,指定部分海上场专门用于生产绿色氢气。

2020-02-26

德国将在2021年之动车供10亿欧元的财政补贴

一方面,德国作为传统汽车强国,其汽车工业面临向动车转型的挑战,组作为动车关键部件,目仍高度依赖亚洲企业,德国需要建立自己的产能。

2019-04-10

动力争霸赛终局将至,“行业第三”的争夺更加激烈

直到 2010 年,中国在产业政策的加持下,开始主导锂市场。如今,中国一方面具有制造上的压倒性优势,生产了全球七成的锂、近八成的正极材和超九成的负极材

2023-01-30

青海储能缓解进出的依赖

2019-07-23 09:41:39 西海都市报编者按:青海北捷新材科技有限公司,青海省储能隔膜项目产品实现规模化生产,将有效缓解市场上高端隔膜依赖进的困境,该项目也将进一步带动隔膜材

2019-07-23

车企“滩”固态

正在与三星SDI、SKI和LG新能源在内的企业进行合作,以推进固态的开发和量产工作。

2021-07-13

锂离子将会继续在储能行业主导地位吗?

锂离子行业的领军人物就锂离子在储能行业如何继续繁荣发展出了这一观点和看法。

2020-11-25

四川加快光伏开发 目装机比仅6%

记者从相关部门获悉,近年来尽管和光伏已并网装机快速增长,但仍只全省力总装机的6%,对力保供起到的作用还比较有限。9月28日,凉山会东淌塘力发场,机组安装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2021-10-11

机构:光伏行业景广阔,上游材需求持续增长

在光伏度成本不断下降与碳中和政策的推动下,光伏装机量持续升,带动上游关键材的发展。在降本增效的要求下,片及组件技术不断迭代,带来新的材需求。

2022-01-13

全世界锂资源储量一半 智利将打开储能的大门

到2018年12月,该国清洁能源总能源结构的18%,比先设定的2025年达到20%的目标仅低了两个百分点,可以说是大大了清洁能源发展进程。

2019-09-05

中科院士李灿:太阳能甲醇可解氢能“制储运加”难题

在氢储运方面,要达到美国DOE制定的7%储氢质量密度工业化标准非常困难,目仍是基础研究重点。而太阳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新思路。

2020-08-26

中科院士李灿:太阳能甲醇可解氢能“制储运加”难题

在氢储运方面,要达到美国DOE制定的7%储氢质量密度工业化标准非常困难,目仍是基础研究重点。而太阳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新思路。

2020-08-26
返回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