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搜索关键字:掘金动力电池退役潮 | 耗时 32 ms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学东:发展燃料汽车切不可蜂拥而上,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氢能已经成为全世界努发展的方向,日本、美国都制定了在2040年普遍利用氢能的方案,我国在2016年也发布了《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计划》,提出到2050年要实现氢能和燃料普及应用。

2021-03-29

解质可实现自我修复

锂离子因内部经常短路而“臭名昭著”,因为内部短路会点燃的液体解质,导致爆炸从而引发火灾。

2020-01-22

越南Vinfast与奥地利车企联合开发

2019-08-09 10:22:59 高工锂网摘要:奥地利汽车制造商Kreisel Electric宣布与越南汽车制造商VinFast合作联合开发

2019-08-09

最新报告:海上风瓶颈在这里

2020-12-03 11:11:07 欧洲海上风咨询机构Rystad Energy的一份最新报告显示,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海上风施工船的数量将远不能满足行业的需求。

2020-12-03

特斯拉“搭档”将交付4680

特斯拉掀起的4680风起云涌。

2022-06-14

复工复产 小券大作用

为进一步落实柳州市人民政府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支持中小微企业企稳发展的十条政策措施,帮助企业降低经营成本,全支持企业复工复产。

“畸形”的光伏供应链:组件有价无市、库存爆棚,硅料直奔130元/kg

企业的无缝对接采购,使得硅片产销两旺,同时出于对多晶硅紧缺的预期,从组件、、硅片企业到中间商蜂拥而至抢购多晶硅料,由此形成对多晶硅料的火爆需求,使得行业误认为这是由项目建设安装需求带的。

2021-03-25

又一巨头冲刺IPO

行业高景气、高确定性下,领域项目密集融资。从国内一二线厂到国外新老,从锂老牌玩家到半固态、钠等新型企业,皆于今年完成多笔大额融资,筹划登陆本土资本市场或谋求海外上市。

2022-12-06

中国企业出海“淘”家庭储能

海外家用储能需求升温,也给了瞄准该领域的中国企业绝佳机会。“我们2021年很大一部分精投入在海外储能领域,今年1-8月家用储能出货大幅增长。”

2021-11-16

小米大手笔投资,用意何在?

导读:在领域,小米已投资珠海冠宇、中航锂、赣锋锂、蜂巢能源等多家企业。

2021-09-03

自行车为何频频爆炸?

清华大学退休教师、被称为“中国自行车第一人”的马贵龙对《中国新闻周刊》说,相比同样采用锂汽车,自行车在锂安全方面根本就不该出问题。

2021-10-26

中国企业“淘”海外家用储能

海外家用储能需求升温,也给了瞄准该领域的中国企业绝佳机会。“我们2021年很大一部分精投入在海外储能领域,今年1-8月家用储能出货大幅增长。”

2021-09-15

德国可再生能源发量占比有望过半 加快能源绿色转型

另据弗劳恩霍夫太阳能研究所测算,2020年德国可再生能源发量将占发总量的52.5%,较去年提高6.5%。“德国的供应每年都在‘变绿’。过去几年,可再生能源的份额一直稳定增长。”

2020-12-15

企业频“牵手”,车企大化解“荒”

全球新兴能源市场调研机构SNE Research预测,到2023年,全球汽车对的需求将达406千兆瓦时(GWh),而供应预计为335千兆瓦时(GWh),缺口约18%。

2021-07-22

国内企业出海布局正当时

市场三分天下,韩企靠欧洲市场逆袭纵观历年市场,排名靠前的锂企业全部来自中日韩三国,车核心环节基本掌握在亚洲厂商手中,其中中国锂企业有5家进入前十,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2020-11-10

,让新能源企业获得新

新能源汽车“换模式”,是指通过集中型充站对大量集中存储、集中充、统一配送,并在配送站内对汽车进行更换服务或者集的充、物流调配、以及换服务于一体。

2020-09-08

补贴退坡50%车企应对各异 客车板块股价集体跳水

以纯乘用车为例,《通知》显示,续驶里程在250公里至400公里之间(含250公里)的纯乘用车补贴额为1.8万元,补贴退坡60%;而续航里程大于等于400公里的纯乘用车,2018年可享受补贴

2019-03-28

群雄逐鹿,竞争“白热化”

前不久,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3世界大会在宜宾举行。与会代表围绕政策法规与标准、技术研究、智能制造、安全运输等行业热点,发布了重要成果。

2023-08-01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实施意见

(自治区教育厅牵头负责)(十)鼓励退军人自主创业。完善退军人创业服务体系,依托院校、职业培训机构等开展创业培训。

全球巨头产能“对垒”

确定性极大的市场预期下,国内外巨头纷纷开启优质产能军备竞赛,加速扩产,以形成规模和客户配套双重优势,全球企业的近身肉搏战也随之拉开。

2021-07-15
返回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