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搜索关键字:排行 | 耗时 11 ms

俄罗斯正式加入巴黎气候协定,明年年底前将实施新放法规

据“法国24”新闻网9月24日报道,梅德韦杰夫本周一在与副总理举会议时说:“参与该进程对我国很重要,气候变化威胁到生态平衡,也增加了影响农业等关键领域顺利发展的风险,气候变化还威胁到国民的安全。”

2019-09-25

监测碳放 中国碳卫星获取首个全球碳通量数据集

为减缓二氧化碳过度放造成的气候变化,1992年以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逐步对各国碳放状态加强约束。

2021-08-17

信义光伏车间发生坍塌事故 北海市立即开展安全生产隐患大

通知明确了查范围;(一)建设工程履基本建设程序情况:1、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履报建、施工图审查、施工许可、竣工验收与备案等基本建设程序情况。

2019-11-04

贵州水电发电量创新高 安火电停机为水电腾空间

6月以来,在在保障电力供应安全情况下,贵州电网公司根据汛期火电轮停方案,积极协调贵州省能源局及电力市场各方利益主体,安火电机组停机1200万千瓦以上,为水电腾出消纳空间。

2020-07-13

“近零碳”示范点来了 明年湖北将建成首批近零碳放区示范项目

2022年底,湖北将建成首批近零碳放区示范项目。

2021-03-29

节能减“黑科技” 骆驼AGM蓄电池独家配套红旗汽车

2019-11-12 10:34:35 5e随着国家环保政策的发布,为减少汽车尾气放,自动启停技术应运而生。自2014年后,新上市车辆约有70%搭载了启停技术。

2019-11-12

日政府就福岛一核处理水公布报告 提出放入海是现实选项

2020-02-11 15:20:25 中国新闻网据日本共同社报道,日本政府小委员会对东京电力公司福岛第一核电站持续增加的处理水处置方式等进了讨论。

2020-02-28

生态环境部:将限制超垃圾焚烧厂享受增值税“即征即退”

为规范垃圾焚烧发电企业环境为,引导业持续健康发展,生态环境部在持续推动整个业环境治理水平。

2019-05-08

相变储能 化解生活供暖与减矛盾

供暖是北方地区冬季生活的基本需求,减则是时代发展的刚性要求,当二者发生冲突,高效节能技术(相变储能)或是一种可资借鉴的解决方案。

2021-08-25

T5L 多口之家出“神器”

“三孩政策”来了,想必不少家庭的成员结构将发生变化,一辆能够载着全家出的汽车将成为刚需。

生态环境部:中国基本扭转了二氧化碳放快速增长的局面

2019-11-28 11:23:21 央视新闻客户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今天(27日)上午举新闻发布会,发布《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动2019年度报告》。

2019-11-28

生态环境部:本地减才是改善大气质量最有效的途径

2020-12-01 13:12:14 光明日报   作者: 张蕾  针对近日有韩媒报道中韩跨境污染物传输问题,生态环境部发言人刘友宾在11月30日举的例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2020-12-03

IEA:2019年二氧化碳放量暂停上涨 ,风能和太阳能发挥了更大作用

为了防止气候变化最糟糕的情况发生,人类需要尽快减少二氧化碳的放。然而即便如此,全球放量仍在逐年增加。这意味着,人类不仅没有开始解决这个问题,而且还还正在让问题变得更加糟糕。

2020-02-28

国网江苏电力上线“全碳链”数字服务平台 追踪展示碳放相关指标

其中,“供给侧电碳地图”能按照火力发电、新能源发电、核能发电等不同发电类型计算全省度电碳放量、碳放强度,按区域展示碳放分布历史演变过程。

2021-09-13

不能只依靠自由市场 来解决碳放和全球变暖问题

2019-08-30 09:15:56 第一财经   作者: 孙之  将要过去的这个夏天,欧洲经历了史无前例的高温。

2019-08-30

大摩看好五大零放技术:2050年前需投入50万亿美元

2019-10-28 10:21:19 中国煤炭资源网据金融界网站报道,北京时间10月25日消息,根据摩根士丹利一份最新报告,为阻止全球变暖,2050年前世界各国需要在五个关键的零放技术领域投入约

2019-10-28

2020年组件出货前十名:隆晶晶居前三甲!

2021-01-25 09:10:31 PV InfoLink2020全年组件出货名出炉!

2021-01-25

发改委发文风电、光伏发电安优先发电计划

(八)针对选择参与市场化交易但无法与发电企业达成交易意向的中小用户,过渡期内执原有购电方式,过渡期后执其他市场化购电方式。

2019-06-28

海外网评:推动碳放强度全球最大降幅,中国不含糊

中国是生态文明的践者,气候治理的动派。作为拥有14亿多人口的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中国面临着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污染治理、生态保护等一系列艰巨任务。

2021-12-31
返回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