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搜索关键字:拥抱还是拒绝新能源? | 耗时 28 ms

推动文旅百业相互赋 培育文旅消费增长点

陈奕君来到柳城、融水、融安、罗城、环江、金城江等地,走访甘蔗研究中心、老君洞景区、桔乡里农业公司、棉花天坑景区、红军标语楼等,强调要深入开展广西旅游年活动,以“文旅+”整合资,促进农文旅深度融合,打造时节热点热线

2025-02-22

拓展人工智应用

“人工智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在人工智时代,柳州不缺席,更不落后。”

“智赋柳企”系列行动——“人工智<em>能</em>与工作应用”主题沙龙成功举办

“智赋柳企”系列行动——“人工智与工作应用”主题沙龙成功举办

5月16日上午,“智赋柳企”中小企业素质提升系列行动 ——“人工智与工作应用”主题沙龙活动在柳州市国家级人力资产业园2楼多功大厅成功举办。

AI+钢铁 “加”出

作为广西钢铁产业的龙头企业,柳钢集团正积极推进“人工智+”行动,主动人工智浪潮,推动精益管理水平提升,力争在领域、赛道迎头赶上。

制造加速跑 “摩拳擦掌”抢先机

随着信息化、工业化不断融合,以机器人科技为代表的智产业蓬勃兴起,成为当今时代科技创的一个重要标志。

柳州市区域性股权市场“专精特<em>新</em>”专板企业交流会成功举办 助力企业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

柳州市区域性股权市场“专精特”专板企业交流会成功举办 助力企业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

会议旨在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支持“专精特”中小企业发展的决策部署,推动柳州市“专精特”企业与多层次资本市场有效衔接,提升企业资本运作力。

柳州发布“人工智+制造”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优秀案例集 推出转型“样板” 加速未来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创和信息化推进科科长陈时杰表示,案例集涉及产品设计、生产管控、耗管理、采购管理等生产流程关键环节,作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参考书”,着力解决中小企业“不会转、不敢转”的问题。

五菱工业方案、技术、产品齐亮相

五菱工业产品、技术受关注。(五菱工业供图)4月23日,以“ 共赢未来”为主题的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以下简称“2025上海车展”)开幕。

---邮储银行柳州市分行介绍创<em>新</em>产品“产业集群贷”

---邮储银行柳州市分行介绍创产品“产业集群贷”

本期我们邀请了邮储银行柳州市分行航三路支行行长林欣婷为企业家朋友们介绍该行“产业集群贷”,作为金融支持柳州市产业链集群发展的代表性产品,邮储银行精准聚焦工程机械产业链、汽车产业链、智终端与机器人产业链

抓住机遇 重塑制造业

近年来,机器人正在制造业智化转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早在上世纪90年代,柳工就在行业率先引进了焊接机器人。

中国汽车首破年度1000万辆

11月14日,2024年中国汽车1000万辆达成活动,在湖北武汉举行。此次活动在工信部指导下,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办。随着10余家车企的整车下线,中国汽车迎来年产1000万辆的荣耀时刻。

第10万辆汽车正式下线

日报消息(全媒体记者荣瑶报道摄影)近日,上汽通用五菱岛式精益智造工厂第10万辆汽车正式下线。“10万辆,不仅成为精益智造工厂的一座重要里程碑,更为公司的生产制造历程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柳工化全球创中心项目封顶

经过200多天的奋力建设,抢抓施工进度,10月28日,柳工化全球创中心项目顺利封顶。据了解,今年3月底,柳工化全球创中心破土动工,施工平稳有序推进。

转型升级不止步 兴企业成长快

在“2024广西民营企业制造业100强”榜单中,我市有13家企业上榜,其中涉及汽车产业的有9家,2家动力电池企业。

我市汽车产销两旺

日报消息(全媒体记者荣瑶)10月1日晚上,位于北部生态区的柳州华霆技术有限公司工厂灯火通明。20时30分,生产线准时开工,工人们走上动力电池的各个生产环节,工业机器人也开始挥舞起手臂。

壮大兴产业 勇闯的赛道

一直以来,柳东全市工业经济的“主战场”“主阵地”,也产业集中、经济活跃的平台功区。

紧盯实体经济 壮大发展

华社南宁11月18日电 贴上一张神奇的“贴膜”,电视机就变成放大版的触屏平板电脑——在南宁变格科技有限公司,“黑科技”照进现实。

住柳自治区政协委员开展专题考察活动 推进“人工智+制造” 助力工业高质量发展

日报消息(全媒体记者宋美玲)9月15日至16日,市政协组织住柳自治区政协委员开展“人工智制造业转型升级,推动柳州工业高质量发展”专题考察活动,助力柳州乃至广西加快推进“人工智+制造”,为工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坚持三个“聚焦” 加快推进型工业化步伐

近年来,柳南区持续深化“工业立区、物流兴区”,依托上汽通用五菱、柳工集团、广西汽车集团三大主机厂协同配套、联动发展,全区逐步形成了以汽车、工程机械等传统产业为主导,智终端、材料、高端装备等兴产业为支撑的产业体系

科技赋,“柳州甜”香飘更远

数据背后,正我市坚持以工业化理念、产业链思维推动蔗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推广农业生产机械化食糖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物资。

返回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