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搜索关键字:担当实干 | 耗时 19 ms

碳达峰、碳中和怎么?23个省级行政区域制定方案

2021年重点任务:加快施碳排放达峰行动。制定施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持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推动钢铁等重点行业率先达峰和煤炭消费尽早达峰,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推进绿色技术研发应用。

2021-05-24

我国中标国际热核聚变验堆总装核心工程

nbsp; 近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中国核工业二三建设有限公司、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等科研机构组成的中方联合体,成功中标在法国建设的国际热核聚变验堆

2019-07-25

恒大造车:梦想照进现

此次恒大汽车(HK:00708)携九款恒驰参展,全方位展示了智能网联、智能驾舱等科技力。

2021-07-08

英国碳市场建设缓慢引

此前,英国政府曾公布多项对抗气候变化的举措,并提出将在2050年前现净零排放目标。

2021-02-02

尺寸之争逐渐白热化 勿将“大尺寸”靶点

际上,发展至今的210技术已经相成熟,产业链配套也趋于完整,降本增效的能力更是毋庸置疑。

2021-07-16

建立户外验平台 加快我国新能源“追光逐日”脚步

全球首个光伏、储能户外验平台受访单位供图“十四五”期间,国家光伏、储能验平台将投资约60亿元,设立光伏组件、逆变器、支架、储能产品验区4个,储能系统、设备匹配验区2个,规划布置验方案约

2021-12-07

光伏发电将提前现发电侧平价上网

水电总院院长郑声安表示,鼓励先进降本增效,推动风电产业高质量发展,预计在2020年,风电发展将全面现“十三五”规划目标,预计累计并网容量约2.3亿kW。

2019-06-27

柳江供电局党员服务队好“电保姆”为企业生产加足马力

新的一年,公司际生产订单排到了8月份。然而面对紧张的生产排程,能够按时开工、安全生产成为企业负责人徐东最关心的事情。

郑俊康带队到浙江台州向企业发出诚挚邀请到山水柳州来一番大事业

郑俊康向企业家们推介说,山清水秀的工业城市柳州是一块适合企业发展壮大的沃土,欢迎企业前来考察调研,与柳州人民和企业携手一番大事业。

氢能源复兴正时,概念股增长机会有哪些?

在21世纪初,氢燃料电池因其降低能源依赖的能力而被大肆宣传,时原油价格超过50美元并不断上涨。但是,2000年代末和2010年代初的油价下跌削弱了这种炒作,并显著减缓了清洁能源革命的速度。

2020-12-17

刘满平:我国现“碳中和”的12条政策建议

在新冠肺炎疫情后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中,我国提出“碳中和”目标,既体现了我国在环境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的责任,也为我国绿色低碳发展擘画了宏伟蓝图。

2021-01-28

关于扩大阶段性缓缴社会保险费政策施范围等问题的通知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 税务总局关于扩大阶段性缓缴社会保险费政策施范围等问题的通知人社部发〔2022〕3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为贯彻落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

国内首个“风电场碳中和践”项目启动!

风能是公认的、无污染的清洁能源,是能源结构调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现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2021-01-04

澳洲逆变器要求检查,推动施更严格标准

值得注意的是,澳大利亚国家标准尚未要求逆变器具有“克服”系统故障的能力,这是AEMO强制要求的功能,以防止由于电压扰而导致大量屋顶太阳能发电突然断开。

2020-09-21

央企南非风电项目已为地输送近20亿千瓦时电能

特别是疫情期间,风电场已持续稳定地为地电网提供了超2亿千瓦时的清洁电力。图为南非德阿项目风机全景照片。

2020-08-11

自治区领导来柳调研时勉励人大代表 好“四员”助力高质量发展

,听取代表闭会期间工作、学习、履职情况介绍以及对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工作的意见建议;深入柳州螺蛳粉产业园地调研产业发展情况,了解鱼峰区工业园区人大代表联络站建设运行、代表依法履职等情况。

全球首个国家光伏储能户外验平台落户大庆

国家电投集团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全球首个国家光伏储能户外验平台落户大庆;哈尔滨铁路局与航天八院合作,将航天科技不间断电源系统应用到铁路运输通信信号领域,首台套设备在哈尔滨下线……一大批高水平研究平台

2022-06-08

愿中美气候行动联合宣言为务合作开好头

nbsp;2021年11月10日,中美两国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格拉斯哥大会期间发布《中美关于在21世纪20年代强化气候行动的格拉斯哥联合宣言》(简称宣言),称两国将继续共同努力,并与各方一道,加强《巴黎协定》的

2021-11-15

思想走在前 技能本领强 ——我市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走深走工作纪

工业城市想要现高质量发展,必须有一支宏大的高素质产业工人大军作支撑。

返回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