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搜索关键字:抢建“氢都” | 耗时 16 ms

华北地区最大燃料电池供项目投产

9月28日,中国石化(4.740, 0.28, 6.28%)新闻办发布消息称,近日华北地区最大燃料电池供项目——中国石化天津石化燃料电池气项目投产,气纯度为99.999%。

2021-09-29

燃料电池车“风口”何时到?

近期,能产业迎来政策加速期,利好消息频传,车企对燃料电池汽车的布局也是逐步提速。燃料电池车能否成为下一个风口?地方政府依然是先行者地方政府正在成为推动能利用和燃料电池汽车技术进步的核心力量。

2023-02-06

院士说:光++储 就是个笑话!

所谓光储,其核心思想是当光伏充足但无法上网、需要弃光时,利用光电将水电解制成气(和氧气),将气储存起来;当需要电能时,将储存的气通过不同方式(内燃机、燃料电池或其他方式)转换为电能输送上网。

2019-11-19

传统油气企业布局能,优势何在?

年内还将在广东省成3—5座加站。同时,中石化正在加快推进北京、张家口等地加示范站的设准备工作,将在气供应、车辆加、加站运营等方面与社会企业展开合作。

2019-09-16

国内外制成本分析

2020-11-12 13:13:00 枫能源当前,全球大多数气的制备来自化石燃料,只有约5%来自低碳资源。

2020-11-12

丰田扩张在华燃料版图

■丰田技术有口皆碑应用前景广阔海格客车燃料客车技术专家杨琨博士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介绍,“丰田电堆的体积功率密度和质量功率密度比较高,属于世界第一梯队。

2020-02-25

日本能否在能利用上领跑世界

到2030年度,相关市场被认为将扩大至4000亿日元规模,而海上运输将成为核心。日本将能定位为实现低碳社会的王牌,将通过政府与民间携手推动构能供应链。另一方面,欧洲和中国等也展开积极投资。

2019-12-18

苏格兰增购新型加速器推动能创新

同时借助大学的专业知识与苏格兰各地机构合作,推动技术创新、鼓励知识共享,进一步改善运输业与交通业,使其走上脱碳绿色道路。

2020-08-03

国华投资首个“风光一体化”生产出高纯

北极星能网获悉,11月22日至28日,国家能源集团国华投资首个“风光一体化”项目——河北分公司赤城制项目成功完成安工程中交,并顺利产出超过燃料电池汽车用气国家标准99.999%的高纯,标志着国华投资掌握了可再生能源制的工程化技术

2022-12-05

冬奥会,能的世界级舞台

这“最绿色”背后,能是一大功臣。作为 “双奥之城”,北京举行的两届奥运会有“缘”。

2022-03-02

化石能源制的经济性

如今,几乎所有是使用高污染的化石燃料制取的。碳捕集与封存(CCS)技术虽可减少排放量,若在制过程中结合CCS技术,其成本几乎是单纯天然气制或煤制成本的两倍,比可再生能源制的成本更高。

2020-04-01

BNEF:燃料电池车展望

然而,自2010年以来,纯电动车和插电混动车出现爆炸性增长,人们对燃料电池车的未来产生怀疑。除了现代和丰田等少数几个车企,大多数车企减少了对燃料电池车的研发投入。

2020-04-17

“2019能产业发展创新峰会”举行

能产业发展创新峰会”今天在济南举行。

2019-09-23

我市举办政金企对接活动 搭桥梁 助企发展

日报消息(全媒体记者荣瑶)6月26日,2025年“融促柳企”政金企对接进园区活动(柳南区专场)在柳南区创业大厦举办,搭政金企三方沟通桥梁,推动金融资源精准滴灌中小企业,助力企业纾困解难、创新发展。

能产业成熟之路还有多远

能入法,是非常好的一个开端。”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张永明告诉记者,过去能的发展缺乏一个完整的规划,纳入能源体系,从国家层面就有了完整的规划,对于如何发展、如何布局等一系列问题,打下了一个基础。

2020-05-19

化锰有望助动力车续航增四倍

2019-08-13 08:43:59 国家电网科学家们发现了一种新的材料,可能成为激发动力汽车潜力的钥匙。

2019-08-13

内蒙古风电制前景几何?

短短3个月内,华能北方上1600MW风电基地项目、内蒙古通辽市1000MW风电外送项目、京能电力5000MW风、光、、储一体化项目相继取得当地政府批复。

2020-03-24

产业转型 175台风电机组竟是“煤”造

今年,175台这样的风电机组将从晋城发出,运往周边风力发电厂,助推全国风电产业发展。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晋城作为一座煤炭资源型城市,在产业转型发展方面具有很广阔的前景。

2019-09-09

深化产教融合 赋能柳州发展 校企共人工智能产业学院

日报消息(全媒体记者周仟仟)7月28日,柳州职业技术大学(以下简称“柳职大”)与企业共的人工智能产业学院成立。

破解能产业卡脖子环节 液技术和装备国产化有待突破

能对促进我国能源转型,实现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主要的实现路径是通过与多种能源形式耦合来大幅提升可再生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占比。

2020-01-03
返回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