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搜索关键字:投资232亿元 | 耗时 19 ms

19.1亿 郑州将再增加一座高标准垃圾焚烧电厂

概算总19.1亿。该项目建成运营后,年垃圾处理能力达到88.23万吨,将助力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和源化利用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2020-08-21

亿级储能市场热情被重新点燃 许继储能业务提速

2月18日,国家电网公司山西垣曲抽水蓄能电站项目正式开工,装机容量120万千瓦,工程总79.6亿,计划2028年全部产。

2020-03-05

白云大桥获10亿贷款 覆盖该项目80%的金需求

今报柳州讯(记者廖艳明)7月28日,柳州城建白云项目管理有限公司与国家开发银行举行固定产贷款合同签约仪式,国家开发银行将为白云大桥项目建设提供10亿贷款,基本覆盖白云大桥80%的金需求。

年产值3亿,全球规模最大的钙钛矿光伏生产线

该产线是全球目前已产且产能最大的钙钛矿光伏生产线,同时具备BIPV产品和标准组件的生产能力。

2022-12-13

柳钢定下再创千亿营收目标沿海两项目产后规模体量相当于再造一个新柳钢

日报消息(记者罗秋振、通讯员罗熔军)6月19日,柳钢集团在第一届六次职工代表大会上定下了今年沿海基地与本部的新目标,合并营业收入、利润分别大于或等于1030亿、58亿

加速脱碳 日本ESG方兴未艾

未来10年,日本国内五大银行在ESG领域的和融目标合计将达到100万亿。不过,也有专家指出,真正能够实现脱碳的技术可谓凤毛麟角,需要者拥有“火眼金睛”予以识别。

2021-08-30

日本开发全固态电池 5年入100亿

2018~2022年度的5年里将入100亿

2019-11-01

富士康3600万美进军电动车电池行业

2021-06-21 11:13:14 芯研所最新消息,全球知名代工企业富士康,将通过旗下子公司向主营太阳能电池材料的硕禾电子,3600万美,用于联合开发电动车电池材料。

2021-07-15

5000亿比亚迪业绩来了!去年赚了42亿,一季度预盈最高3亿

新能源车销量下滑但业绩大增2020年,比亚迪实现营业收入1565.98亿,同比增长22.59%;归母净利润42.34亿,同比增长162.27%;扣非后归母净利为29.54亿,同比增长近12倍;基本每股收益

2021-03-30

​陶冶:2019年单位具备下降0.5/W的潜力、年度光伏装机新增并网规模40-45GW!

2019年单位,具备下降0.5/W的潜力对于行业备受关注的补贴金需求与电价附加征收情况,陶冶用一组数据进行说明:截至2018年末累计补贴金缺口达到1600亿左右;2018-2021年,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征收规模为

2019-04-24

山东一季度空气质量反弹:累计上缴生态补偿金1.613亿亿

全省15市需上缴环境空气质量生态补偿金,共需上缴省级1.613亿。今年以来,受不利气象条件和污染物排放量增加等因素影响,该省环境空气质量出现反弹。

2019-05-09

亿纬锂能两大电池工厂同日产!

近日,惠州市推进高质量发展现场会(仲恺站)暨亿纬锂能三十、三十一工厂产仪式在亿纬锂能潼湖基地举行。据介绍,亿纬锂能第三十、三十一工厂总额超31亿,设计产能12.5GWh。

2023-03-29

亿纬锂能子公司亿纬动力三大工厂产 年产能14GWh

图片来源:亿纬动力来自亿纬动力的消息显示,11月12日,亿纬动力Q8、Q9、Q10三大工厂产仪式在湖北荆门举行。

2021-11-15

中国能源建设2018年营收2240.34亿

,实现利润总额人民币116.77亿,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2,240.34亿,保障了股东利益,实现了产保值增值,公司综合实力持续增强。

2019-04-16

传天齐锂业考虑smart

知情人士表示,天齐锂业正在与smart就1亿至2亿的事宜进行深入谈判,双方最早可能在未来几周内达成协议,这笔交易可能使smart的估值达到数十亿

2023-05-22

今年我市市属国企首笔银团贷款成功落地 四十亿近日将全部

日报消息(全媒体记者韦斯敏)日前,市控集团旗下主要子公司北城集团与10家金融机构签订40亿银团贷款合同,标志着2023年我市市属国企首笔银团贷款成功落地。

储能黑马已完成560亿

2月24日,获得中国建设银行厦门分行总额120亿的意向性授信额度服务;2月28日,获得交通银行厦门分行总额100亿意向性综合融支持。

2023-03-29

这个国家两年拟90多亿“刺激”氢能

另一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成立国家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组织,实施“国家氢和氢燃料电池技术创新计划”,建立氢能示范区,为购买燃料电池车提供金补贴,优化基础设施、鼓励加氢站建设等。

2020-07-23

100亿,1000亿产业,上海临港新片区氢产业园项目签约

上海交大、申能集团、临港集团强强联手,共同建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氢产业园,旨在推动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建立健全集制氢、加氢、燃料电池关键部件、核心电堆、系统集成、示范运营及产业本等跨界融合的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生态体系

2019-09-30

到2025年,中国源循环利用产业产值将达到5万亿

:19 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 邱海峰  完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溯源管理体系,到2025年可循环快递包装应用规模达1000万个,实现再制造产业产值达到2000亿

2021-07-13
返回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