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搜索关键字:技术、装备、工程能力 | 耗时 37 ms

源小镇再出发

画溪街道业园区早在1994就已经创建,一直是业重镇。天、超威两大全国电池行业龙头就在园区内,产业集聚且基础雄厚,逐渐形成了新型电池、新源电动车(含关键零部件)、太阳光热光伏三大产业。

2020-07-20

三峡新源沙扒风电场首台风机导管架安完成

2019-06-11 13:47:23 广东院5月19日,中国建规划设计集团广东院勘察设计的三峡新源阳西沙扒海上风电场完成首台风机导管架安作。

2019-06-11

中国建设计承建广州花都2台400兆瓦级燃气-蒸汽热电联产项目开

2020-09-23 08:28:27 广东火电9月19日,由中国建广东院设计、广东火电承建的广东粤电广州花都2台400兆瓦级燃气-蒸汽热电联产项目完成第一砼混凝土浇筑,主体建筑正式开

2020-09-23

三峡集团首个制氢项目正式开建设

8月28日,三峡集团首个制氢项目——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纳日松光伏制氢产业示范项目正式开建设,标志着三峡集团在氢领域迈出重要一步。

2022-08-31

秦山核电打造国际先进的“核·芯”

2020-08-10 14:58:51 秦山核电核燃料与堆芯,是堆芯燃料处的两大主线作,也是为核电站提供源源不断动的“核心”。

2020-08-10

多晶硅产爆发!产业龙头强者恒强

中国在产业链各环节凭借性价比和优势,产利用率基本领先海外(2019年多晶硅环节中国产表观利用率较低,主要由于近10万吨新产集中投产并经历爬坡期影响),尤其是龙头厂商马太效应凸显。

2020-12-16

关于启用《柳州市应用研究与开发经费用款申请表》的通知

柳州市科学局关于启用《柳州市应用研究与开发经费用款申请表》的通知柳科计字〔2021〕26号各有关单位:为规范柳州市科计划项目管理,进一步提升柳州市科计划项目的质量,防范财政科资金风险,现将

2021-10-27

市场需求渐成光伏发展主动

据国家源局公布的统计数据,今年1~6月,我国光伏发电新增电机1140万千瓦,降幅超过50%。其中,光伏电站新增682万千瓦,降幅超过40%;分布式光伏458万千瓦,降幅超过60%。

2019-08-06

中国北方单体容量最大海上风电项目即将开

2021-03-09 16:01:25 人日报   作者: 刘静 霍寿垚  记者日前从中国铁建港航局了解到,由该公司承建的华大连庄河海上风电场址IV1项目即将开,标志着我国北方海域单体容量最大的海上风电项目将进入全面施阶段

2021-03-10

国是论坛:先立后破,低碳转型助“双碳”目标实现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关键是用绿色替代传统,要减少碳排放,而不是减少生产,不是降低增长速度,更不是在不具绿色的基础下人为打乱正常供求秩序。”

2021-08-30

山东铜陵关风电项目首台风机吊完成

2019-06-24 10:33:07 江苏电建三公司6月12日18时38分,中国建华东建投江苏电建三公司承建的山东沂源铜陵关50兆瓦风电项目首台风机吊完成。

2019-06-24

德国氢战略:在源转型中引领世界

在德国受争议的使用碳捕获和储存(CCS)的天燃气制氢只以“过渡的方式”使用。在应对气候变化的斗争中,用可再生电制造的氢气越来越被视为重业和航空等排放顽固行业的灵丹妙药。

2020-11-16

前9月南方电网实施电替代项目3664个

珠海机场维修部员王宇告诉记者,日前,该机场与南方电网综合源有限公司合作,采用合同源管理模式对东指廊桥载设实施电替代改造,效益明显。这是南方电网公司首次涉足机场电替代改造。

2019-10-12

从地下到天空,中石化发

早在十多年前中石化发展新源的经营理念就已经落地生根,并转化成现实生产

2021-01-22

光伏行业艺再获突破,江苏企业颗粒硅规模化量产进入10万吨级

前不久,协鑫科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和乌海的两大10万吨级颗粒硅项目相继举行开仪式,其在建及规划颗粒硅产达到70万吨。“这是中国光伏行业艺革命和颠覆的又一次新突破。”

2022-10-20

曹仁贤:迎接绿色源跨越发展新时代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们即将迎来氢时代,未来二十年,以太阳光伏、风、储、氢为主的绿色源,将逐步替代煤、气、油等化石源,为全球气候目标做出决定性贡献。

2021-01-04

源汽车2019上半年十大重要政策

全产业链核心和较高规模效应的企业将会有更大的抗风险。2021年,新源汽车市场将真正进入无补贴时代,分阶段释放退坡所带来的压,防止一次退坡坡度过大,带来大起之后的大落。

2019-07-16

“微厂”造福众村民——百朋镇百朋村寺门屯青年覃介想回乡创业小记

“微厂”负责人覃介想一边耐心地与人交流缝纫,一边严格把控质量关。据介绍,该“微厂”今年年初投入生产,5月开始量产,每月有近4万套代加发往广东,预计年产值可达60万元。

创新添活 “智造”铸辉煌 ——近年来我市获得广西科奖励数量和质量大幅提升带来的启示

看数据“十二五”期间,我市共获得广西科奖励87项;“十三五”期间,我市共获得广西科奖励97项。这些奖项涵盖自然科学奖、发明奖、科进步奖等一二三等奖和科特别贡献奖。

返回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