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搜索关键字:承诺制 | 耗时 19 ms

全国首个5G场景无人驾驶新能源商用车造基地投产

2020-12-14 09:02:34 新华社   作者: 王志  随着第一辆智能新能源商用快递车下线,由山东豪驰智能汽车有限公司投资、中建电力建设有限公司建的全国首个5G

2020-12-14

中国造业加快回升 为全球经济止降趋稳贡献主要力量

  全球造业PMI结束连降走势,全球经济持续下探趋势有所缓解。  2月6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造业PMI指数。

2023-02-07

关于做好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第四批自治区级度创新成果复推广工作的通知

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广西自贸试验区)坚持以度创新为核心、以可复可推广为基本要求,加快度创新步伐,新形成了第四批自治区级度创新成果,有力推进广西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

2023-03-02

科学家备出光伏效率超过20%的叠层有机光伏电池

有机光伏电池具有低成本、易于大面积备的特点。

2022-03-18

科学家备出光伏效率超过20%的叠层有机光伏电池

有机光伏电池具有低成本、易于大面积备的特点。

2022-03-07

80MW 晶优光伏首个高效N-TOPCon组件定项目

经过了前期设备调试、试产,该订单全面量产,这是晶优光伏首个N型TOPCon高效组件订单,开启了晶优光伏在N型组件定生产赛道的新征途,为全球客户提供更高效稳定的定组件。

2023-06-28

德媒:电池造亚洲领先 欧洲开始追赶

阿尔特迈尔表示,总体来看需要总共投资50至60亿欧元,其中大部分资金要由企业担。他说:“这种规模的项目迄今还从未有过。”

2019-05-08

两部门关于促进快递业与造业深度发展的意见

快递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造业发展提供重要服务保障。促进快递业与造业深度融合发展,对推动造业提质增效和快递业转型升级、建设造强国和邮政强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20-04-03

光伏氢拐点将至

目前氢技术主要分为化石能源氢、工业副产氢和可再生能源电解水氢,基于前述不同技术来源的氢能分别被称为“灰氢”“蓝氢”和“绿氢”。

2021-07-09

广州推动中大纺织加工造业向清远转移

广州市海珠区副区长黄符伟称,广州、清远两地正在开展深度合作,将广州海珠区中大纺织服装商圈加工生产造业向广清经济特别合作区转移。  “全国面料看广东,广东面料看中大”。

2022-12-06

多晶硅料涨势不休 光伏下游明显

据了解,目前新疆地区交通仍实施管,多晶硅的运输成本大幅上涨,人力成本激增,在供应紧张的情况下,可以说是雪上加霜,很大程度上支撑了多晶硅价格的高企。

2020-08-19

国内首台F级50兆瓦重型燃机研成功

国家燃气轮机重大科技专项正式启动,研发自主知识产权的燃气轮机、突破“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瓶颈,成为推动能源装备造业高质量发展,建设造强国的重要举措。

2019-09-27

​我国百万千瓦级水轮机研成功 将用于白鹤滩水电站

2019-06-19 10:43:15 新华社   作者: 谢佼   日前从东方 电气集团东方电机有限公司获悉,该公司建的我国百万千瓦级水轮机已完成全部关键部件验收,标志着该水轮机项目研成功

2019-06-19

三代核电自主化型号“国和一号”设备研基本完成

05-22 15:31:07 中国煤炭资源网据科技日报消息,国家电投董事长钱智民在5月21日召开的国家电投创新大会上宣布,备受关注的中国三代核电自主化型号“国和一号”(CAP1400)设备研基本完成

2019-05-22

九江八赛控枢纽工程顺利完工

近日,三峡集团共抓长江大保护九江八赛控枢纽工程(简称“八赛工程”)完工仪式,在九江市水利局、三峡集团长江环保集团江西省区域公司以及参建单位的共同见证下顺利举行。

2020-11-09

关于编《柳州市工业企业搬迁改造工作服务手册》的通知

  关于编《柳州市工业企业搬迁改造工作服务手册》的通知 各专业服务机构: 为贯彻落实《管理鼓励企业搬迁改造暂行办法》(柳政发[2007]72号)文件精神,全力推进柳州市企业搬迁改造工作的开展

2010-02-03

关于加快传统造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

优化国家造业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造业领域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布局,鼓励面向传统造业重点领域开展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和产业化应用示范。

“中国造”在亚运会上绽放别样光彩

“我们是杭州亚运会全国唯一的自行车赛事服务商,不仅成为中国国家队的器材供应商,还参与办了场地自行车、公路自行车、山地自行车、铁人三项等赛事。”

2023-10-06

未来工厂,求解造业三难

当前,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造业压尤重。与此同时,浙江造在生产效率、综合成本、产品结构等方面,仍与国际领先水平存在差距,升级迫在眉睫。

2022-10-25
返回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