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试线生产的钠离子电池产品单体能量密度达到150Wh/kg-160Wh/kg,循环次数不低于4000次。经过三个多月的建设、安装调试,目前已具备投产条件。
记者从中国光伏行业协会获悉:2022年,光伏产业规模持续增长,多晶硅、硅片、电池片、组件产量分别达到82.7万吨、357吉瓦、318吉瓦、288.7吉瓦,同比增长均在55%以上。市场应用持续拓展扩大。
面对未来巨大的预期市场规模,记者梳理发现,有多家上市公司正在加速布局,进军氢能源产业。4月10日,东方电气股份有限公司(600875.SH)子公司的一条氢燃料电池生产线一期投产。
2019-11-27 10:14:08 太阳能杂志 作者: 江华 过去10 余年,我国的光伏产业规模快速扩张,商用技术屡破世界纪录,一举发展成为具有全产业链领先优势的科技产业
从“芯”突破 宝能探索未来新能源车核心技术新能源车替代燃油车已是大势所趋,掀起的绝不仅仅是汽车产业的一次变革,因其产业链庞大且影响深远,必将重塑整个全球经济的格局。
从国际市场来看,2020年欧洲电动化浪潮加速到来开启欧洲动力电池产能扩充竞赛,欧洲成为全球动力电池产能建设的新基地,欧洲市场竞争快速升温。
据介绍,钙钛矿技术要实现商业化目标,需要经历基础性研发、实验室效率提升、中试线建设、工艺优化与商业化效率提升、稳定性难题攻克、新产品示范、新厂房建设和产线扩建等步骤。
日报消息(全媒体记者荣瑶)7月6日,晶联光电年产500吨ITO靶材项目投产仪式在位于阳和工业新区燕山东路的广西晶联光电材料有限责任公司新厂房举行。
“扩产”是2020年光伏行业的主题词。从目前来看,进入2021年之后,光伏企业扩产的脚步仍在继续。进入3月,特变、隆基、晶澳等企业纷纷发力扩产。与下游各环节扩产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上游硅料的紧缺。
4月10日晚,隆基绿能发布公告称,公司拟投资35亿元建设年产12GW单晶电池项目。中国证券报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已有多家企业计划扩大一体化产能。 业内人士表示,光伏产业链竞争进一步加剧。
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新能源汽车合计生产约11.2万辆,同比下降57%,动力电池装机量合计约5.68GWh,同比下降54%。
主办单位:柳州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 电话:0772-2827563
运维单位:广西柳州市人才集团科技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25 桂ICP备06011433号
桂公网安备 4502020200029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