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搜索关键字:我国动 | 耗时 19 ms

市用好资金推进科技创新和新型工业化 为“经济大市挑大梁”提供有力保障

日报消息(全媒体记者宋美玲)近日,记者从市财政局获悉,市多措并举筹措资金推进科技创新和新型工业化进程,为坚决扛起“经济大市挑大梁”责任提供资金保障。

市金融机构投放超百亿元贴息贷款助力经济发展 降低市场主体融资成本1.42亿元

市按照“能带来增量、发展前景较好”的金标准筛选重点企业项目。

第四届广西创新争先奖(含广西卓越工程师奖)获奖名单出炉 市5人上榜

市5人上榜,其中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马秋香、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杨锦霞、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满兴家、广西汽车集团有限公司黄好被授予第四届广西创新争先奖,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刘剑被授予第四届广西卓越工程师奖

区上半年招商引资超4900亿元 同比增长24.6%,完成全年目标的60%

加强政策落地服务,推优惠政策免审即享、应享尽享。三级联,招商热度持续高涨。

市新增4家广西新型研发机构 强化技术研发 提升服务能力

全区获认定机构数量为16家,柳州入选4家,分别为柳州沪信汽车科技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柳州三松自化技术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柳州图灵科技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广西七识数字科技新型研发机构建设,获认定数量占全区四分之一

市人工智能赋能传统产业“智改数转”

现场举行了授牌仪式、项目签约、主旨演讲等,一系列行将推人工智能赋能传统产业“智改数转”,助力柳州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制造强市。

市通过混合产业用地政策盘活柳东新区一宗存量工业用地 项目建成后年产值约7.2亿元

日报消息(全媒体记者刘心蕊)近日,记者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了解到,市探索混合产业用地供应模式,于今年7月通过混合产业用地政策盘活一宗位于柳东新区的存量工业用地,项目用地面积约285亩,计划总投资约8.12

香港首届世界品牌大会发布“中品牌际化标杆100”榜单 柳州两企业上榜

日报消息(全媒体记者李书厚)近日,由际品牌科学院、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家联盟和际品牌网主办的香港首届世界品牌大会在香港举办。

市公布第一批重点培育的智能终端及机器人企业名单 加快产业培育 打造西南智谷

日报消息(全媒体记者荣瑶、覃科报道摄影)当前,市正在大力推进“人工智能+制造”行,加快把智能终端及机器人产业打造成为新的支柱产业,将柳州建设成为空间布局合理、要素保障有力、营商环境一流的“西南智谷”

市召开安全防范工作视频会议 为经济发展营造安全稳定环境

日报消息(全媒体记者宋美玲)8月1日,市召开安全防范工作视频会议,各县区设分会场。

市两个项目获评广西工业遗产 助力工业文化传承和发展

该厂成立于20世纪50年代,是新中成立后为支持农业机械化而建立的有企业。在计划经济时代,工厂主要生产手扶拖拉机、农用运输车等农业机械,产品曾畅销全

助力企业“走出去”行稳致远 ——企业际化经营合规辅导(柳州专场)侧记

们的企业计划‘出海’,如何搭建合规体系和团队?”“在际化经营中,如果遇到贸易、用工等方面的风险该如何解决?”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财政部 务院资委关于加大有企业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激励的通知

人社部发〔2025〕2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财政厅(局)、资委,中央和家机关有关部委、机构,全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全政协办公厅,家监委,最高人民法院

市发布下半年支持境外展会目录 对参加重点推荐展会企业给予不超过70%资金支持

《目录》内有68个支持的境外展会,包含机械设备、轻工消费品、食品农产品、汽车整车和汽配等多个展会类别,以RCEP成员和共建“一带一路”家及地区为重点,推进传统贸易市场的巩固与新兴市场的开拓,旨在通过产业多元协同发展

前八月“柳字号”出口东盟家同比增长66.5% 汽车及零部件、锂电池出口增长较快

日报消息(全媒体记者荣瑶)近来,在第22届中—东盟博览会和中—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的热烈氛围中,中与东盟家的经贸往来备受关注。

柳州入选2025年度全<em>国</em>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

柳州入选2025年度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

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规划司发布了2025年度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

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支持优质企业借用中长期外债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通知

,进一步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提升跨境投融资便利化,支持优质企业更好统筹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充分发挥外债资金服务高质量发展、提升际循环质量和水平的积极作用,现就优质企业借用中长期外债(以下简称“借用外债

“工程能力建设与际互认”专题讲座进企业 助推柳州企业向海图强

日报消息(全媒体记者荀诗媛)中工程师到外开展工程有了“执业工程签证”。

关于进一步做好留学人才回服务工作的意见

一、促进留学回人才高质量充分就业。强化就业优先,深入贯彻劳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将留学回人才纳入家统一的就业政策体系。

返回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