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由湖南电力科学研究院自主研发的30千瓦/30千瓦时配网智能储能装置在醴陵市供电公司供区内东江二台区通过5天高负荷运行测试后成功投运。该装置将为配电变压器过载治理提供新方案。
其中,电化学储能技术性能进一步提升,系统成本降低30%以上;火电与核电机组抽汽蓄能等依托常规电源的新型储能技术、百兆瓦级压缩空气储能技术实现工程化应用;兆瓦级飞轮储能等机械储能技术逐步成熟;氢储能、热(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季伟8月7日-8日,由华北电力大学、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主办的“第一届中国储能学术论坛暨风光储创新技术大会”在北京召开。
日报消息(全媒体记者荣瑶)昨日,柳州市人工智能(AI)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会召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关于广西工作论述的重要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自治区关于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决策部署
示范站内的兆瓦级电解水制氢系统。兆瓦级氢能综合利用示范站模型。7月6日,国内首座兆瓦级氢能综合利用示范站在安徽六安投运,标志着我国首次实现兆瓦级制氢-储氢-氢能发电的全链条技术贯通。新华社记者 杜宇摄
在我国,储能技术虽然进步迅速,应用情况却并不理想。去年第三季度,我国电化学储能项目新增装机规模仅为78.2兆瓦,同比下滑59.6%。不过,陷入低谷的储能如今又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
2020-03-05 11:16:42 经济日报去年遭受沉重打击的储能市场,正在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面对新形势、新变化,作为我国储能领域技术引领者,许继集团对储能领域的布局和投入开始提速。
要想建立坚实可靠的新型电力系统,还需要更多新型储能技术的加入。这当中,压缩气体储能凭借其寿命长、成本低、安全环保的特性,被认为是继抽水储能之后第二大适合GW(吉瓦)级大规模电力储能的技术。
中国储能网讯:随着清洁能源装机规模和利用率不断提升,新能源的波动性、间歇性等技术缺陷日趋凸显,由此产生的电力消纳难、外送难、调峰难等问题,严重制约行业可持续发展。
“大力发展地下储能,是实现中国‘碳中和’和能源结构升级转型的关键。”近日,香山科学会议第748次学术讨论会召开,会议执行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杨春和在会上表示。
2024〕5号)、《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印发广西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助力新型工业化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桂工信规范〔2024〕4号)等文件精神,推进制造业“点、线、面”数字化转型,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
根据《关于开展2024年度智能工厂梯度培育行动的通知》(工信厅联通装函〔2024〕399号),现将拟入选的卓越级智能工厂(第一批)项目名单进行公示,请社会各界监督。
2019-04-08 17:01:50 二重储能近日,由二重德阳储能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二重储能公司)自主研制的首台(套)100kW飞轮储能不间断供电系统在二重(德阳)重型装备有限公司数据中心安装调试完毕并开始正式投入运行
日报消息(全媒体记者荀诗媛)4月24日,自治区科技厅发布广西高端装备制造、绿色化工、现代特色农林业、新能源及储能全产业链4个全产业链科技创新“尖锋”专项2025年项目申报指南。
主办单位:柳州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 电话:0772-2827563
运维单位:广西柳州市人才集团科技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25 桂ICP备06011433号
桂公网安备 450202020002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