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搜索关键字:市场需求 | 耗时 17 ms

海外疫情发酵下 对光伏外的思考

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数据,2019年全球GW级达到16个以上。

2020-03-31

印度“封国”拖累2020年光伏装机

印度此次宣布为期1个月左右的“封国”措施,这将对印度光伏产生以下影响:一、人员受限印度政府发布的官方通告中提到,OCI卡持有者(印度裔外国人)的免签政策也将一并暂停执行,直至4月15日结束。

2020-03-12

到2030年,全球电池储能将以每年23%的速度增长

2021-04-23 08:44:59 电气科技据研究公司Frost&Sullivan发布的一项新报告指出,由于各国能源和脱碳计划推动了对能源存储的,预计到2030年,全球电池储能的复合年增长率将达到

2021-07-13

深度布局储能,华自科技解电力保供难题

据相关部门预计,今冬全省最大用电将达到3900万千瓦左右,比去年同期将增加400万千瓦以上。

2022-12-20

谁将成为储能下一个“宁王”

储能迎来政策“风口”,2020年至今国家及各省份已相继出台了很多对储能产业影响深远的政策,伴随着储能发展指导意见正式出台,拐点渐行渐近。

2021-12-07

光伏:硅料供紧张或延续至2022年

2021-02-19 11:23:32 中信证券研究我们预计2021/2022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分别为165/200GW,对应组件量约198/240GW,对硅料的分别约为58/70万吨

2021-02-19

210组件占率节节走高 东方日升马来西亚又传捷讯

近年来,马来西亚政府一直强调要加大屋顶光伏发电发展力度,以满足当前不断增长的电力

2020-12-31

环保四大机遇 百亿空间可期

2020-12-11 13:39:06 新浪财经天风证券分析师郭丽丽参加新浪财经年度策略会,详解环保行业投资机会,环保四大机遇 百亿空间可期。

2020-12-11

两部门:加快放开发用电计划 研究现货建设方案

此外,还要综合考虑各地供形势、网源结构、送受电情况、化基础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因素,研究制定电力现货建设方案,鼓励各地差异化探索。事实上,这不是今年第一次出台电力现货建设试点的相关文件。

2019-08-08

Canalys:2021年中国电动汽车销量将增长50%以上

@Chris Jones:2020年电动汽车领导者是特斯拉Model 3和宏光MINI。2021年中国的电动汽车前景大好。

2021-02-23

大跌的幸存者——光伏的预期差在哪里

第三,2019-2020 年,竞价方案出炉,用少量的补贴,化竞价的方式最大化装机规模,此时补贴强度也降到五分钱以内。第四,2021 年以后,补贴政策将正式退出

2020-11-04

中电联:2021年全国电力供形势预测

密切跟踪经济走势、电力、天气变化合理安排电网运行方式,加强电网运行方式和电力电量平衡协调。推动建立跨省跨区备用辅助服务,强化跨省跨区交易组织保障,充分应用跨区跨省输电通道能力。

2021-03-17

关于动力电池回收与梯次利用的几点思考

笔者认为一个产业的发展也是要天时地利人和,针对动力电池回收及梯次利用产业,要有产业政策的扶持、足够的空间、清晰的盈利模式、可行的技术方案和良性的竞争环境。

2019-03-26

江西省印发2021年度电力化交易实施方案

参与的电力用户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及节能环保要;符合电网接入规范,满足电网安全技术要,与电网企业签订正式供用电协议(合同);具备分时段计量能力或者替代技术手段,满足计量和结算的要

2020-12-02

全球光伏逆变器的中国军团

虽然有些夸张,但从这些年中国企业的占有率来看,不无道理。

2020-05-12

2021年全球海上风电规模预计将达到318亿美元

根据国际研究机构Markets and Markets日前发布的研究报告称,2021年全球海上风电规模将达到318亿美元,随着技术不断革新,成本持续下降,预计到2026年,这一数据将增至568亿美元

2021-08-10

两月猛增4GW 越南光伏大起底

从国内来看,由于上半年光伏政策迟迟未出台,产业内企业多处于观望状态,国内疲软。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量不足12GW,降幅超50%。

2019-08-05

2020年全球电池储能规模预计达57亿美元

2020-04-29 10:51:00 电缆网全球第二大研究机构Markets and Markets日前发布COVID-19病毒大流行对2020-2021年电池储能的影响报告。

2020-04-29

英国碳建设缓慢引担忧

欧盟碳“主要参与者”据报道,近一个月来,英国碳排放企业持续大幅购入欧盟碳排放份额,希望以此“对冲”英国本土碳供不应导致碳价高企的风险。

2021-02-02
返回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