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搜索关键字:左手特高压右手充电桩 | 耗时 30 ms

时隔半年,多晶硅价格再度逼近新

目前下游硅片利润比较可观,扩产快,池组件环节的需求使硅片开工整体维持在位,阶段性供需错配下,硅料价格走。”

2022-06-27

决战海上风 潮止海装船

全球第一大风开发商龙源力,则牵振华重工成立龙源振华。2016年后,一批船只先后交付,国内风安装平台达到20余艘。周华很快将版图从大本营江苏扩张到沿海各地。

2019-07-05

全球单机容量最大海上风机组完成吊装

6月28日14时30分,全球首台16兆瓦海上风机组在位于福建平潭外海的三峡集团福建海上风场完成吊装,进入并网前的调试及试验阶段。

2023-09-21

行业竞争加剧,最优赛道浮现!

日前,中金公司研报指出,隔膜环节是锂池四大材料中竞争格局最优的赛道。锂离子池由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解液四个主要部分组成。

2021-12-14

浙江省北仑第52座超站开始启动投产

2020-07-06 09:20:00 北仑发布近日,浙江省第52座、北仑第2座超站开始启动投产,这标志着历时两年四个月的500千伏甬港输变工程正式并网,进一步优化浙东网网架结构,

2020-07-06

印度一动车展厅起火 致8人死亡11人受伤

综合外媒报道,印度警方13日证实,印度南部伦甘纳邦塞康德拉巴德的一家旅馆的动车展厅发生火灾,造成至少8人死亡、11人受伤。据悉,这是该国涉及动车案件中死亡最为严重的案件。

2022-09-14

中信集团杀入海上风

WindDaily获悉,中国中信集团旗下上市公司中信重工近日中标龙源振华8.54亿元订单,将为明阳阳江青洲四海上风项目制作导管架基础及基础钢管

2022-02-28

柳产家开启全球销售模式——从第一台洗碗机下线看我市智能家产业回暖提速

在洗碗机生产线上,李雄豪和山传轩一起探讨出口不同国家的产品在文字标识翻译、匹配等方面的修改方案。

研究表明2020年全球池储能项目投资达36亿美元

彭博新能源财经公司预测,2021年全球部署的太阳能发设施装机容量将达194GW。

2021-01-28

西藏最大光伏储能项目开工 计划今年底前并网发

-08-03 08:45:05 中国西藏新闻网   作者: 王莉  近日,记者从山东省援藏团队获悉,由水发集团投资建设的50兆瓦“光伏+储能”综合能源示范项目已开始进行打作业

2020-08-03

原材料价格疯涨,车企、池厂商等多方争相“买矿”

好在车企和动力池厂商也并没有把全部希望都押在“买矿”这一个举措上,而是在做多方准备。以宁德时代为例,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在近日公司股东大会上透露,将于今年7月份发布钠离子池。

2021-07-14

价 | 重庆出台16项措施 确保降低企业用成本!

、用户四端共同发力,将产品有市场的重点工业企业用价格逐步降低到0.6元/千瓦时

2019-05-08

补贴大幅退坡 下半年新能源车市场满变数

多家企业表示,受新能源汽车行业快速发展影响,动力池市场需求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分析人士认为,随着补贴大幅退坡,不少新能源企业将面临尴尬境地,下半年新能源车市或满变数。

2019-07-19

镧系新型固态解质来了 有助开发比能全固态锂

金属卤化物固态解质因其宽化学窗口、良好的室温导率和不错的可变形性,展现出比氧化物/硫化物固态解质更好的氧化物正极适配性。

2023-05-05

氢燃料池汽车 是谁先吃螃蟹就先得益吗

纵观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燃油车从增量市场转向存量市场用时可能不超过10年,而现如今纯动车市场销量不断刷新销量历史新的背后,其市场占有率也只是燃油车的零头,尽管如此纯动车市场也已经开始了两极分化,品质端车型是一头

2021-09-18

头部动力池扩产“急行军”

2021-01-12 09:29:17 工锂   作者: 欧杨宇  动力池企业需要储备更大规模的产能,才有机会抢占更大的市场份额。

2021-01-12

日系车企动化转型大戏开场

宣传片中,卡罗拉混动从历史的时间轴上超越了众多在汽车发展史上的重量级产品,而在最后,一辆纯动车在沙漠中惟一的,卡罗拉混动从其面前呼啸而过。

2019-07-09

实时发占比21%

当地利用蒋集水库1500亩水面的优质资源,建设了这座集合12万块光伏面板、总容量达50兆瓦的“渔光互补”光伏站,同时兼顾发和渔业养殖,具有较的社会效益。

2021-12-03

罗会明:现阶段应重点发力微型动车

有意思的是,去年斯拉CEO马斯克在推上与网友互动时也表示,斯拉正在研发一款微型动车。在罗会明看来,公路里程中速公路只有12.35万公里,只占到道路面积2.3%,所以大量的车是在低速运行。

2019-04-28

动力池告别野蛮生长

补贴退坡超出了市场的普遍预期,比例的中低端产能无法满足市场需求,或将因不断缩的生存空间而黯然退出市场竞争。这也正是行业由野蛮生长向质量发展过渡的必然结果。

2019-11-25
返回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