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搜索关键字:就业双选 | 耗时 62 ms

山东能源集团联合主办第四届中国制氢与氢能源产大会

中国煤炭工协会名誉会长、煤炭工技术委员会主任王显政,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省副省长凌文,中国煤炭工协会副会长、中国煤炭学会理事长刘峰,山东能源党委书记、董事长李伟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2022-08-10

光伏十年降本,一夜回到从前

不过短短一年,多晶硅料价格便由50元/公斤涨至230元/公斤,十年努力一夕废,眼看要实现的平价上网目标,渐行渐远。

2021-07-19

一路向新,逃离人海,新年自驾之旅什么最重要?

所以在车的时候,车辆的主动安全配置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重视。驾车之前,“绕车走一圈”可谓老司机的金科玉律。

2020-01-17

宁德时代及董事长曾毓群的烦恼:王座之下并不安稳

2019年11月15日,LG化学CEO辛学喆在访问电池务合作伙伴时强调了一句话,“制霸电池市场取决于材、配、设”,隐匿其中的含义是要想主导世界电池市场,必须在决定性能的原材料、电池零配件、生产设施等方面全面领先

2021-07-13

山东推进七港口氢能建设,两大国企助推氢能商模式落地

按照战略合作协议,方将充分发挥各自在资源、技术、科技方面的优势,进一步提升资源配置能力和协同创新能力。

2020-08-13

中国环保产投融资现状、展望和建议

分析当前中国环保产投融资事的发展态势,特别是2018年中国环保产投融资事面临的问题,需要从整体的经济金融发展形势出发,结合金融和环保产发展的内生逻辑,依托具体的客观情况进行系统研判。

2019-06-24

唱好“借东风” 驰入“快车道”——写在我市上榜广西新增战略性新兴产名单之际

近日,自治区公布2020年新增战略性新兴产认定名单,全区258家企上榜,其中有53家企来自柳州。

1.4GW!晶科能源中标“国家能源集团5.5GW组件集采”

招标公示显示,共四家企获得第一中标候人,中标单价在1.746~1.821元/瓦之间。

2021-10-11

为新能源电力消纳出新招

2021-04-12 08:21:25 中国科学报   作者: 张虎   解决新能源消纳问题的核心是利用整个电力系统的灵活性。

2021-07-12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开市” 两家顺企“尝鲜”碳交易

而“碳”也给一些上市顺企带来了新机遇,凭借节能减排技术、绿色产品,得到了资本市场的青睐。碳交易促企节能减排何为“碳排放权交易”?顾名思义,是将二氧化碳的排放权当做商品一样进行买卖。

2021-07-19

中国工互联网处于变局前夜?

国家工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首席专家李君在接受中国工报采访时分析了全球工互联网产在标准制度建设上的竞争态势,并作出如下判断:产发展,标准先行。

2022-11-04

光伏ETF大涨近6% 行迎加速发展期

“能源革命”的大背景下,随着技术的革新,光伏行的成长空间将不断释放。进入12月,光伏行迎来了一系列的利好。

2020-12-24

光伏界人士齐聚苏州探讨行如何向“光”而生

全国各地数百位新能源领军人物、企家和光伏行者一道围绕新能源发展、光伏企出海等主题展开探讨。

2023-02-27

国能电池陷“欠薪门”动力电池行洗牌加速

比如(之前会告诉我们),这周公司融资成功了,月底能发工资。这周公司有回款,工资过几天到位了。”

2019-08-06

乘新能源汽车东风 三花智控热管理务成亮点

该负责人表示:“新能源热管理务是公司发展的重点,未来在各方面占比都会超过公司传统务。”

2019-12-27

数字化转型“重塑”电网企

《工大数据发展指导意见》中提出,到2025年,工大数据资源体系、融合体系、产体系和治理体系基本建成,形成从数据集聚共享、数据技术产品、数据融合应用到数据治理的闭环发展格局,工大数据价值潜力大幅激发

2019-12-13

关于申报2008年度工程系列中级、初级专技术资格的通知

;  三、学历、资历条件        任现职以来,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获得研究生班毕学士学位

2008-09-26

北京发布“限塑10条”,外卖等六大行成禁限重点

鼓励餐饮企使用循环包装箱(盒)购置食材。(2)外卖:发放“绿色优惠券”引导消费者2021年底前,本市鼓励外卖平台在点单环节设置“无需餐具”等项,并给予积分等形式的奖励。

2020-11-11

采日能源与长江智慧签订长期战略合作协议,促进光储充产化发展

方将各自发挥所在行领域的优势,决定在微网储能、智慧能源、综合能源管理服务、增量配网等相关领域开展深入的长期战略合作,共同布局、深耕储能产方将通过务实、高效的合作,共同发展,共赢新能源未来。

2019-03-29

比亚迪带头,电动车开年价格猛涨!车主:早下手省近万元

内人士表示,国补退出后,车企经营成本有所提高,部分车企择调整车型售价来应对。但当下市场竞争激烈,也有部分车企自行承担国补结束的价格差额,以此来吸客。

2023-02-07
返回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