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搜索关键字:封锁停产 | 耗时 15 ms

强基层 促业 谋幸福

融安县大坡乡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柳州市年中工作会议要求,不折不扣抓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全力建设农业强乡,提升“大坡飞鸡”业现代化水平,推动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强工业 兴业 促发展

柳钢整体量从百万吨到两千万吨级粗钢规模,线的更新改造,品的优化升级,装备的提档换新,都离不开各级政府部门的关心和指导,离不开各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

车企生忙 冲刺四季度

近日,东风柳汽乘用车基地总装车间一派繁忙景象,一排排无人物流小车智能有序地将汽车零部件运送到生线上,工人们正加紧生新能源汽车,冲刺四季度。

汽车零部件海外“圈粉”

“这名客户还主动提出要给我们的滤清器品每件涨价3美元,对我们来说是莫大的肯定和鼓舞。”11月12日,吴兴华笑着说。今年,是柳州日高品走向海外的第11年。

推动农品销量明显增长

日报消息(全媒体记者江宏坤)日前,全区市场监管系统广告监管和指导广告业发展业务培训班在南宁举行,市市场监管局在会上作广告业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新模式的典型发言,“柳州经验”获全区推广。

推动柳州螺蛳粉业发展

日报消息(全媒体记者刘心蕊报道摄影)11月5日,“豆螺峰会”在柳州螺蛳粉电子商务业园举办,为柳州螺蛳粉实体店商家、食品生销售企业和短视频平台搭建合作共赢的桥梁,推动柳州螺蛳粉业发展。

变配电装备“乘风出海”

工人在调试特种变压器品。“今年特别忙,从年头到年尾,一直加班。”

壮大新兴业 勇闯新的赛道

在柳州这片工业沃土上,柳东新区赓续工业初心、聚焦主责主业,阔步走在业园区改革、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大道上,锚定推进传统业升级、新兴业壮大、未来业培育这条新赛道。

赋能智能网联业创新发展

“基于V2X的智能网联数据应用”项目依托广西(柳州)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所建设的路侧感知设备及车载终端所形成的海量智能网联数据,通过对数据深层价值进行充分挖掘,打造多样化数据品、定位多类型服务对象、谋划多元化应用场景

汇聚人才智力 助推业发展

当前,我市正锚定“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现代制造城”这个战略首选方向,大力推进智能终端及机器人业发展,全力构建“3+3+X”现代业体系。

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业发展

“我们将深入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批示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在全市工业发展大会上的工作部署,把发展重心转移到抓工业、抓制造业上来,依托本地业优势,推动资源要素聚集,找准发展新质生力的契合点,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业发展

立足农业谋发展 业振兴富乡村

是在社冲乡建设食用菌研发中心和螺蛳粉米粉研发中心;“6”是打造木耳、鹌鹑、酸笋、豆角、米粉、蔬菜6个螺蛳粉原材料6个亿元业链;“10”是到2026年,社冲乡螺蛳粉原材料生加工业园实现一二三业融合发展值达

推进新型工业化 发展新质生

今年前三季度,柳州市新能源汽车值同比增长116.9%、动力电池电芯值同比增长74.0%。

涉及柳州螺蛳粉和融安金桔等

,发挥标准在支撑业稳链中的基础作用,积极促进柳州地方特色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

柳钢集团线提档升级有重要进展

日报消息(全媒体记者朱柳融、通讯员阎翔报道摄影)16日,在柳钢集团所属的广西钢铁热轧总厂,随着一块火红的宽厚板顺利下线,广西钢铁3800毫米宽厚板生线项目热负荷试机成功。

我市调整工业用地规划控制指标 贴合实际需求 助推业发展

日报消息(全媒体记者刘心蕊)7月9日,记者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获悉,我市近日对工业用地规划控制指标进行调整,优化容积率和建筑密度、建筑高度、车位配比等管控指标,更好适应业转型升级需求、服务和助推业发展

发挥人才智力优势 主动服务业发展

智能终端及机器人是具备实现智能感知、交互以及大数据服务等功能的新型智能品,是“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重要载体,发展潜力大、应用前景广。对高校来说,肩负着发挥人才和智力优势,主动服务业发展的重任。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传统优势食品区和地方特色食品业重点培育工作的通知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传统优势食品区和地方特色食品业重点培育工作的通知工信厅消费〔2024〕6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传统优势食品区和地方特色食品业是我国食品工业重要发展载体和关键增长引擎

新兴业加速串珠成链

在过去的一年中,聚焦智能终端及机器人业,优必选机器人超级智慧工厂部分主体结构顶,深圳迈步机器人、北京洛必德机器人等企业奔赴而来;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业,飓芯科技年值突破1亿元,牵头的“面向短距离高速通信氮化镓激光器材料与芯片研究

2025-03-26

全市制造业品质量合格率广西第一

在质量强市战略的助推下,柳州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为85.67,较全国平均水平高出0.46个标准分,高于全国绝大多数省(区市)平均数,稳定处于全国中上游水平;全市制造业品质量合格率为94.92%,排名广西第一

返回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