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清表示,我国清洁供暖工程推进效果已初步显现,未来应积极探索多种能源以及多种供热方式多能互补的转型路径,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实施清洁供暖改造。
然而梳理反思河北乃至全国的地热开发现状可知,一旦政府配套管理、监管不能及时跟进,极易导致无证无序、违法违规开采,反而会使地热开发利用的现实成效与其初衷严重“背道而驰”。
来自美国马萨诸塞大学材料化学家TrishaAndrew和她的博士生LindenAllison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他们现已研制出一种新型面料,可以采集人体热量,为活动追踪器等小型可穿戴微电子设备提供动力。
5月21日,国家太阳能光热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太阳能热发电专委会秘书长杜凤丽在《2019太阳能热发电产业发展蓝皮书》(以下简称《蓝皮书》)发布会上表示,得益于国家太阳能热发电示范项目的建设
为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满足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需求,打造柳钢热轧品牌,在公司大力支持下,热轧厂深入调研,坚持“小投入、重实效”的改造原则,本着“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改造思路,制定了八大工程项目,于2016
3月3日,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主要负责人汪大明、副主任朱群一行赴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调研对接。双方就华北地质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推动天津地热资源高效开发利用等进行深入交流。
近日,在靠近国家AAAA级景区、中国最美五大峰林之一、全国首批工农业旅游示范区兴义万峰林入口处,由黔西南州工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与兴义市人民政府战略合作的将军屯地热勘查项目成功出水,标志着州工投集团州市联动
十多年前,单层石墨烯凭借特殊的物理性能,从一众材料种脱颖而出,成为研究的热点。这种具有原子级厚度的二维(2D)材料,表现出优异的导电性、机械强度、光学透明性和抗渗性,有望实现许多应用。
这些系统需要进行改造,以使用零碳电力或可再生能源地热能。为此,该州采取了全美最激进的地热奖励措施。地源热泵(或地热)系统在地层与建筑物之间传递热能,用以供暖和制冷,而不产生任何有害的排放或额外的燃料。
“目前,冬奥会相关电网工程进入全面建设阶段,张北柔性直流电网试验示范工程已完成整体工程量的80%,25项110千伏及以上冬奥会配套电网工程已开工建设,10千伏配套电网工程按照场馆建设进度加快实施,能够确保冬奥会各赛区场馆
德国:准备巨型供暖“热水瓶”为了摆脱对外来能源的依赖,德国柏林准备了巨大的“热水瓶”,今年冬天帮助民众取暖。这个巨大的“热水瓶”实际是一个热水塔,它储存的不是电力,而是热能。
为此,新星双良公司依托“取热不取水”的地热尾水回灌技术,实现了地热资源的可持续循环开发利用。在位于中电科33所的换热首站里,山西晚报记者看到了这一技术的实际应用。
2020-06-03 11:04:20 地热加APP 作者: 中国地源热泵产业联盟郑帆 《可再生能源2019》于2019年10月发布,提供了自去年10月以来的驱动因素和挑战的早期分析
2019-12-25 09:15:05 中国西藏新闻网19日,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了第三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羊八井地热发电试验设施”榜上有名,成为目前西藏唯一获评的国家工业遗产。
为支撑服务雄安新区绿色低碳发展,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依靠与河北雄安新区管理委员会、河北省自然资源厅、河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共建的四方协调联动机制,组织实施了雄安新区地热清洁能源调查评价,并率先完成了容东片区地热资源勘查
本次研讨会由中国地热产业工作委、北京中航环宇新能源研究院主办,地热加APP、《中国地热》杂志社、地源热泵网、地热能网承办。研讨会的主题是:聚焦中深层关键技术应用,助力地热能产业腾飞。
并通过示踪试验分析目标区热储的裂隙连通特性和流场特征,确定优势渗流通道,再结合区域动态监测和回灌试验数据,来确定地表水回灌井的成井工艺,以及与周边开采井的相对方位和井间距,从而避免地表水回灌对周边地热开采井的温度产生不利影响
2019-10-23 10:33:46 杭州日报 作者: 敖煜华 地热资源作为一种新型能源,具有清洁环保、可循环利用等特点,加快和提高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显得越来越重要
中国煤科西安研究院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充分发挥企业专业特色和综合优势,稳步推进地热能清洁取暖的开发、利用和推广,助力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为打赢蓝天保卫战和建设美丽中国做出更大贡献
主办单位:柳州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 电话:0772-2827563
运维单位:广西柳州市人才集团科技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25 桂ICP备06011433号
桂公网安备 4502020200029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