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搜索关键字:实现2030碳达峰2 | 耗时 26 ms

推动工业绿色低循环发展

为推进工业领域的,目前已经开展了哪些工作?请介绍一下围绕落中和部署,工信部如何推动施工业领域行动?  

2022-09-21

中国海油与壳牌成中国大陆首船中和LNG交易

(LNG)资源购销协议,首次为中国大陆引进中和LNG资源。

2020-06-22

潘家华:中和,不能走偏了

关于交易市场,他认为,由于交易成本过高、企业数量较少、易形成寡头,排放长期趋于归零,交易市场不可能做大做强。潘家华指出,发国家从到中和多在50年以上,而中国只有30年,这绝非易事。

2021-05-13

助力“双”目标两轮换电“城市新基建”迎来战略发展机遇期

“双”目标下 两轮换电“城市新基建”迎来发展机遇期去年我国在联合国大会上明确提出,二氧化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中和。

2021-04-01

中国海油成立中和研究所

2021-04-12 15:15:56 中国海洋石油报   作者: 张旭  为加强中和前瞻性研究和战略性布局,中国海油统筹研究资源,于4月2日正式成立中和研究所

2021-04-13

曾刚:中国市场开新局

有规划地开展大规模植树造林活动,可以提升森林汇能力,有利于中和。2020年9月,中国提出二氧化排放力争2030年前值,2060年前中和。

2021-04-01

中和”背景下,青年地热人如何为能源转型发力

2020年9月,中国也承诺力争于2030年前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中和。

2021-07-26

拜登大力发展海上风电项目,计划2030年升至30吉瓦

2021-03-31 09:21:23 财联社   作者: 吴斌  到2030年美国将部署30吉瓦海上风电装机容量,可以为1000万户家庭供电,每年减少7800万吨二氧化排放

2021-03-31

中国初步扭转了二氧化排放快速增长的局面

2019-10-31 10:12:16 中国新闻网10月29日,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解振华在北京举行的2019中国气候投融资国际研讨会上提出,中国已初步扭转了二氧化排放快速增长的局面。

2019-10-31

生态环境部:中国试点市场已成配额成交量规模全球第二大市场

以下是发布会文字录: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第75届联大一般性辩论上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值,努力争取

2020-09-27

电动汽车销量激增将使澳大利亚2030年电池储能容量增加20倍

而到2030年,电动汽车将占所有新车销量的一半。该公司将相应地调整自己业务。

2019-11-08

柳州工程机械海外市场热销 今年前2个月出口货值10.5亿元

日报消息(全媒体记者粟桂利、通讯员陈俊)据海关部门统计,今年前2个月,柳州工程机械出口货值10.5亿元,同比增长53.9%,占广西工程机械出口值的79.3%。

欧盟价翻番至56欧元,统一全球定价体系呼声变高

德国能源智库Agora Energiewende的分析指出,到2030年减排65%是德国在2045年净零排放的必要路径。

2021-05-20

重庆助推“汇通”生态产品价值变

在减污降融合方面,重庆是全国首个将应对气候变化要求写入《构建代环境治理体系施方案》的省份,并在全国率先将排放管理纳入环评和排污许可。“但重庆中和工作任务仍然艰巨。”

2021-07-14

三部门发文力争2025年重点行业二氧化排放强度明显下降

记者1日从工业和信息化部了解到,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近日联合印发《工业领域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较2020年下降13.5%,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排放下降幅度大于全社会下降幅度

2022-08-10

广西出台全国首个省(区)级层面“人工智能+金融”施方案

日报消息 据《广西日报》报道: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广西壮族自治区分行、自治区数据局、自治区党委金融办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广西“人工智能+金融”施方案》,围绕2026—2030年广西抢抓机遇促进人工智能和金融业深度融合

聚焦“双目标” 中国多名专家解析能源革新

2020年9月,中国提出二氧化排放力争在2030年前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中和的目标。2020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做好中和工作列为2021年八项重点任务之一。

2021-04-30

中国工程院曹耀院士:发展氢能恰逢其时

从能源结构看,氢能只是未来能源家族的一部分,而且在建筑用能、工业生产、化工原料等领域,氢能尚不足以完全代替。

2019-06-26

氢能对全球降贡献显著

重要的降路径当前,全球低经济蓬勃发展,尽快目标已成为共识。在此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企业“看中”了氢能在减排过程中的关键作用。

2021-11-24

李俊:“十四五”期间光伏年均装机50GW是较为理智的选择

同时,李俊强调,要慎提新增部分全部由非化石能源来承担。

2020-07-23
返回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