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工程技术及产业在智能电网、新能源汽车和可再生能源应用等领域具有重要地位,已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10月11日,第七届全国储能工程大会在沈阳举行。
2019-11-27 11:11:53 PV-Tech一项研究表明,至2050年,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或可实现净零排放,太阳能项目达到太瓦级。此外,在此期间的经济发展不会遭到破坏。
2021-05-08 11:44:47 中国新闻网具有强大温室效应的氢氟碳化物(HFCs),其全球变暖潜势可达二氧化碳的成千甚至上万倍,中国在实现碳达峰的过程中,如何遏制包括“超级温室气体”HFCs
“这个项目实施建成,将是世界上第一个从二氧化碳原料到DMF的工业化过程。”中科院院士、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所长唐勇告诉《中国科学报》。
1850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最前沿的排放量NO1的全世界是大英帝国,为什么是它呢?1850年170年前它已经基本实现了工业化,煤炭驱动蒸汽机时代基本实现了工业化,伦敦的“雾都”也是因为煤炭的使用。
但是,氨却有着巨大的碳足迹,生产一公吨氨导致两倍的二氧化碳排放。《科学》杂志报道,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的研究人员正在开发使用水和可再生能源制造的绿色环保氨的生产技术。
日报消息 据《广西日报》报道:4月25日,记者从自治区财政厅获悉,自治区近期陆续下达中央基建投资资金19.11亿元,用于保障医疗、教育、水利等领域重大项目投资建设需求,助力广西稳投资增后劲。
据两江新区生态环境分局审批科相关负责人介绍,围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结合新区主导产业发展方向,两江新区生态环境分局尝试在新区支柱产业中开展碳排放评价。
目前,一个来自瑞士和挪威的研究团队已经迈出了一大步:该团队提出以二氧化碳为燃料生产甲醇,二氧化碳在该过程中充当能源,而不是简单的化石燃料衍生物。
超低排放取得较大成效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副司长尤勇表示,“十三五”期间我国加快推动传统制造业绿色低碳化改造,深入实施绿色制造工程,积极培育绿色增长新动能,工业绿色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双赢
2021-10-22 10:51:13 中国能源网作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工业企业的低碳转型直接影响中国“双碳”目标能否实现,绿色发展已成为全行业的共识。
特别是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提出了“七个要”的对策,包括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实施重点行业领域减污降碳行动、推动绿色低碳技术重大突破、完善绿色低碳政策和市场体系、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提升生态碳汇能力
该组织认为,这主要是因为新冠疫情期间人们乘汽车和飞机旅行减少,在疫情结束后预计排放量会回升。这份报告由“全球碳计划”主导,多国研究人员合作完成。报告已于11日发表在德国《地球系统科学数据》杂志上。
主办单位:柳州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 电话:0772-2827563
运维单位:广西柳州市人才集团科技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25 桂ICP备06011433号
桂公网安备 4502020200029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