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消息(全媒体记者荣瑶)5月25日,我市召开2023年5月份经济运行分析会,分析研究全市当前经济形势,进一步部署安排二季度经济工作。
“我们做薄膜电容器30多年了,现已在三江安定下来,有县委、县政府的支持,我很有信心在三江把企业做大做强,更好地惠及侗乡脱贫群众。”
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决策部署,我市园区建设以项目为抓手,以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和标准厂房建设为突破, 促进产业集聚,加快园区提质增效。
该项目是我国规模最大的“风光储”一体化项目,也是国内首个储能配置规模达到千兆瓦时的新能源场站,配套建设基于数字化、人工智能算法的新一代控制系统。
该项目是我国规模最大的“风光储”一体化项目,也是国内首个储能配置规模达到千兆瓦时的新能源场站,配套建设基于数字化、人工智能算法的新一代控制系统。
作为国家首批产教融合试点城市,近年来,我市全面实施职业教育开放合作“八大升级行动计划”,不断打造“实业领航、留学柳州”品牌,提升柳州职业教育对外开放合作水平。
近日,记者从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了解到,我市4家单位入选2020年自治区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及示范基地,这将进一步激发我市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活力。
为应对补贴退坡给消费者带来的心理落差,部分车企采取了“自掏腰包”的方式缓解新政出台的“阵痛”。某汽车品牌销售黄茜介绍,目前厂家推出了让利活动,有免费强险、全险与补贴3000元现金等优惠活动。
近年来,我市深入实施标准化战略成效显著,去年新增国家、行业、地方标准及团体标准181项,柳州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数量居广西第一,柳州产品标准等级率从77.56增长至90.18,实现从“制造”走向“智造”。
此次我们充分运用以TRIZ为核心创新方法的分割原理,解决了连接电线与电缆的铜鼻子在高温环境下易损的难题。改造完成后,电磁搅拌系统故障率大幅降低。
“今年4月我市与中国信通院签署车联网建设业务合作协议以来,我们在车联网领域开展了全面合作,推动柳州车联网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再上新台阶。”
2022年,我市搭建全区首个RCEP企业服务平台,对外开放格局再拓宽,为企业出海“保驾护航”。在过去的一年中,我市实干创新、敢为人先,还拿下了多个“国字号”,许多创新举措为全区首创。
日报消息(全媒体记者覃珩)4月27日,市政协主席陈鸿宁率市政协班子领导到柳东新区调研,了解我市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项目建设情况和企业发展存在难题。
近年来,我市车联网先导区建设工作取得多项成果,此前成功中标了“国家工信部2021年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5G+车联网项目”,入选工信部2021年车联网身份认证和安全信任试点。
长期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工作,去年我市全社会研发强度、万人发明专利均位居全区第一。2021年6月,柳州成为“科创中国”试点城市。今年1月,柳州获批开展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
日报消息(全媒体记者荀诗媛)12月21日,2021年全区科技支撑乡村振兴工作现场会在我市召开,在会上,自治区科技厅副厅长唐咸来对柳州用工业思维发展农业,促进农民增收、推动乡村振兴的成功经验表示肯定。
我市要加快打造木材加工产业名片,引导柳州家具、生态板企业向品牌型、总部型、创意型、服务型企业转型升级,促使企业从产业链的中低端向中高端迁移,使柳州成为全国杉木加工产业的总部基地和创意设计中心。
主办单位:柳州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 电话:0772-2827563
运维单位:广西柳州市人才集团科技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25 桂ICP备06011433号
桂公网安备 4502020200029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