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搜索关键字:宁德时代超级电池来了 | 耗时 36 ms

“终结者”再突破!固态抢占制高点

目前团队已经在纽扣中进行测试,他们将寻找商业伙伴将这些固态推向市场。这项新技术使用一种弱结合到锂离子的固态聚合物材料,替通常用作当前单元解质的挥发性液体溶剂。

2019-11-29

光伏巨头隆基股份高调入局氢能,氢能

李振国说,隆基早在2018年就开始关注和布局可再生能源解制氢,近三年,与国内、海外知名科研机构、权威专家进行深入的研发课题合作,在解制氢装备、光伏制氢等领域形成技术积累,下一步将进行氢能产业化布局

2021-07-09

吵翻!“快充+长续航”能否兼顾?广汽石墨烯是噱头吗

日前,由上汽集团、张江高科和阿里巴巴集团共同打造的智己汽车,搭载上汽与共同开发的“掺硅补锂芯”,据称其最大续航里程也1000公里。

2021-01-18

谁卡马斯克的脖子:动力的原料争夺战

全球钴价走势图相比之下,镍的重要性则更加无可取:在三元锂中,镍含量基本上直接决定能量密度,等于决定的续航。

2021-07-15

锂材料价格暴涨还未见顶 动力企业将何去何从

新能源汽车的行情高涨带动力的装车量大增。根据中国汽车动力产业创新联盟数据,7月我国动力装车量11.3GWh,同比上升125.0%,环比上升1.7%。

2021-08-30

十年外送量突破4600亿千瓦

这是世界上首个±660千伏压等的直流输工程,它的运行开辟我国西东送的北通道。

2021-03-01

短缺会绊住储能“跃进”的脚步吗?

储能规模化发展在即,却传出供应持续短缺,部分储能企业暂停接单的消息。是什么原因造成荒”?供应的短缺是否会对储能的高景气度造成影响?

2022-10-25

吉利又一百亿项目落地!

据起点锂大数据解,耀科技成立于2020年12月,脱胎于吉利汽车集团的零部件事业中心,企查查显示,耀科技董事长李星星同也是吉利集团控股股东,与掌舵人李书福是父子关系。

2022-05-27

“捆绑”车企 企业纷纷抢滩全球第三大动汽车市场

(简称ELMS)宣布,与签署供应协议,将为其全动商用车提供并确保产能。

2021-10-26

刀片出鞘!磷酸铁锂产业链上“风口”

3月26日,比亚迪汽车微信号发布《出鞘 安天下》一文,官宣于3月29日14:30在深圳卫视等平台举行刀片发布会。而在官宣发布会之前,作为预热之一,刀片针刺实验视频在行业内广为传播。

2020-03-27

2019年中国锂产业竞争格局全局观

根据韩国市场研究公司SNEResearch发布的2018年1-9月全球动力锂出货数据,最新的数据显示,日本松下的动力锂出货量为全球动力锂出货量第一的企业,出货量达到13.38GWh,而紧追其后

2019-04-15

第二阵营企业市占率明显攀升

2021-05-19 09:20:22 中国行业数据显示,刚刚过去的4月,在中国市场动力装机量约为3.82GWh,市场占比约为45.5%。

2021-07-14

欧美危机?亚洲企业垄断市场

2019-11-29 10:59:08 凤凰网汽车在传统的燃油车,汽车零部件巨头大多跟本国车企密切相关,甚至是一母同胞。比如国三巨头与博世、大陆、装,现摩比斯等。

2019-11-29

铁矿石巨头力拓也做锂生意,可它并没赶上好机?

力拓称,该项目可为全球动汽车和储能设施所需的锂,提供大量原材料。还能为洗涤剂、化妆品和其他消费品供应硼酸盐。但从全球锂产品供需格局看,力拓此进军锂矿领域,并不是个好机。

2020-08-06

施耐气绿色能源管理 助力企业赢在可持续未

与此同,为推动行业生态圈的不断完善,施耐气联手、星星充、清华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落基山研究所等开启绿色能源管理创赢计划,并与明阳集团、、中瀚云、孪数科技等知名企业签订合作协议

2021-05-19

中国动力企业联袂崛起 国际汽车巨头纷纷入股锁定供应

作为全球最大的锂供应商,似乎并不愿意客户持有过多的公司股份。

2020-07-20

新能源汽车的利润都去哪儿

而作为话题中心另一方的,其首席科学家吴凯在第二天演讲作出回应:“虽没亏本,但在稍有盈利的边缘挣扎,非常痛苦,利润往哪儿走,大家也可以想象。”

2022-08-10

国轩高科,注水的

但今年以,国轩的产品又频频陷入质量纠纷,令人担忧大众是否选错对象。

2021-12-10

动力上市潮持续!这家老牌锂企业准备冲刺IPO 目前估值近200亿元

据中国汽车动力产业创新联盟最新发布的数据,今年前11个月,天津力神的动力装机量为1.35GWh,市占率为0.52%,在国内动力企业中排行14,远低于(402.000, 0.00, 0.00%

2022-12-23

动力深度洗牌 淘汰企业已六成

国内一些动力企业为活下,开始重新回归3C领域或转向储能行业,跨界而的上市公司或收缩投资或直接回归主业。据悉,2013年,我国动力企业只有40余家,并且基本是由3C锂转型而

2019-12-02
返回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