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策和企业购买者的支持下,按长期合同出售的可再生能源生产商具有更大程度的保护。但是,他们可能还面临着现金短缺的公用事业带来的日益增长的支付风险以及政策变化地区的市场风险。
氢能产业的快速发展再次吸引各界关注。中国氢能产业在2018年发力,各地纷纷出台促进氢能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但氢能源的大规模商业应用仍待时日。如何继续推动氢能产业高质量健康发展?
为了平稳过渡能源转型周期,德国太阳能行业协会(BSW-Solar)和Intersolar贸易会议组织者The Smarter E委托波恩市场研究公司EuPD Research负责检查如何避免电力供应不足的情景
2019-04-04 09:56:18 EnergyVoice根据德国太阳能研究所FraunhoferISE能源图表公布的最新数据,可再生能源占三月份净发电量的54.45%。
—突破交直流输电“原理性障碍”2020-06-30 08:16:25 科技日报 作者: 瞿剑 世界首个直流电网——张北可再生能源柔性直流电网试验示范工程,在经过了168
这些庞大的支出计划很可能是一代人的规模,并且将在未来几十年影响国家的基础设施。正如IEA所强调的那样,Covid-19危机正在整个能源领域产生重大影响,并有可能破坏加速清洁能源转型的努力。
无论是分布式光储配套还是集中式可再生能源储能协同,储能与可再生能源的结合是全球乃至我国储能技术应用的必然发展趋势。
2020-06-30 08:40:50 国家电网报 作者: 田雪乔 6月29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张北可再生能源柔性直流电网试验示范工程正式投运。
现状:氢能渐受青睐从全国政协开幕当天拿到南存辉一份关于氢能的提案时,记者就意识到,氢能可能是今年两会的热点话题。因为在记者的印象中,南存辉并不是该领域的资深人物。
然而,VRE技术,如风能和太阳能光伏系统造成很多额外的成本,这被称为系统成本;这一观点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核能署(NEA)关于系统成本的研究中心首次出现,即2012年版的核能和可再生能源:脱碳系统成本电力系统
行业有不同的观点,不同的声音不是坏事,关键是大家要从行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生物质能发电相比风电光伏,产业规模还很小,经不起“乱折腾”,特别是在当前产业政策的调整期和震荡期。
按重量或者体积计算,目前的电池还无法用来驱动客机。人类需要在电池技术上取得突破,然后它们才能真正流行。电池便携设备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但电池受到物理原理的限制。
好消息是,生命线就在我们面前。改造我们的能源系统是一个低风险的解决途径。可再生能源技术,例如风能和太阳能,已经非常成熟,而且在大多数情况下,它们比煤炭和其他化石燃料更加廉价。
主办单位:柳州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 电话:0772-2827563
运维单位:广西柳州市人才集团科技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25 桂ICP备06011433号
桂公网安备 450202020002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