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广西“人工智能+制造”行动方案(2025-2027年)》文件精神,落实“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行动。
柳化氯碱副总工程师兼烧碱分厂厂长吴德焕用一句话,解析了数字增长背后的根本原因:企业全力推进数智赋能行动,积极搭建产业园智慧平台,为化工生产配备“智慧大脑”,生产过程实现了生产数据的自动化采集和多系统数据互联
这是柳钢集团通过“人工智能+”重塑钢铁生产全流程,打造“数智柳钢”的生动注脚。早在2023年,柳钢集团已启动数字化顶层规划,深化数据治理,加速智改数转网联建设。
这是柳钢集团通过“人工智能+”重塑钢铁生产全流程,打造“数智柳钢”的生动注脚。早在2023年,柳钢集团已启动数字化顶层规划,深化数据治理,加速智改数转网联建设。
2021-01-25 10:35:41 天津日报 作者: 吴巧君 记者从天津市工信局获悉,2020年前11个月,天津市新能源产业累计增速达到28.3%,这个包含锂离子电池
8月13日,国内首座应用储氢井技术的综合加能站在重庆建成,将为重庆首批氢能示范公交车、庆铃集团首批氢能物流车辆提供配套加氢服务。
近日,重庆涪陵石油长寿晏家加氢综合能源站项目在长寿区正式开工建设。该项目是在原CNG站的基础上,利用现有土地资源升级改造,建设的涪陵石油第一座集加氢、LNG、充电等功能于一体的加氢综合能源示范站。
为深入发展山东氢产业,促进氢全产业链深度业务交流和投资合作,CHICE 2022中国(山东)氢能产业大会暨博览会将于2022年5月8-10日在山东济南盛大举办。
在氢气供给方面,无论是煤制氢、可再生能源制氢,还是工业副产品制氢,中国石化都有巨大的供给能力,氢气产能在国内名列前茅。氢能源具有燃烧热值高、能量密度大、可储存、可再生、清洁零污染等优势。
2020-03-23 08:56:44 能源界国际氢能委员会与咨询公司伍德麦肯兹日前发布联合报告指出,随着技术发展,氢能生产、物流和应用等各阶段的成本降幅将超过预期,预计到2030年,氢能产业链整体成本有望降低一半
程景伟 摄为期4天的2020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氢能产业大会22日在广东佛山落幕,一批氢能商业化应用产品在大会上亮相,展现出中国氢能产业蓬勃发展态势,尤其是国产化和商业化方面的发展步伐提速。
;利用吕梁、大同、朔州、忻州等地区域光照、煤炭、天然气等资源优势,采煤沉陷区土地有效利用优势开展试点示范,逐步实现可再生能源耦合电解水制氢为主,工业副产氢及煤炭、天然气制氢等多种制氢协同发展,可满足全省及华北地区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的用氢需求
同时,近年来通过利用PES生产系统,转炉厂累计开发生产驾驶舱、钢耗攻关、工艺执行率等报表累计82张,依托转炉信息平台与车间信息平台加强纵向管理,构建“统一配置—敏捷响应—数据驱动”的数字化新体系,支撑炼钢高效决策与快速迭代
据中国氢能联盟专家委员会主任余卓平介绍,作为国内氢能产业发展战略领域的高质量研究成果,白皮书系统研究了氢能在我国现代能源体系建设中的定位,展示了氢能及燃料电池全产业链的发展现状及趋势,提出了近中远期我国氢能及燃料电池的发展目标和行动倡议
本报北京8月8日电 (记者林丽鹂)记者8日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获悉:为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发展氢能产业的决策部署,充分发挥标准对氢能产业发展的规范和引领作用,近日,国家标准委与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
在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下,氢能产业发展按下加速键,产业各环节企业正在加速布局。企查查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氢能企业注册量为339家,同比增长89%,呈现飞速增长的趋势。
22日,记者走进位于河西高新区的广西优粉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西优粉”)了解到,这里的新型冻干锁鲜快熟米粉智能制造项目,生产出鲜食米粉,让更多人品尝到原汁原味的柳州米粉。
而《中国氢能产业发展指数研究》将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中国氢能联盟为主体客观中立地开展研究和评价,重点对中国区域氢能产业竞争力、中国氢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进行评估,将为产业发展、政府决策及行业研究提供权威参考
按照“方案”中的表述,北京在2023年前要培育5-8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氢能产业链龙头企业,京津冀区域氢能产业链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推广燃料电池汽车3000辆;到2025年,北京将培育10-15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氢能产业链龙头企业
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把握氢能产业新机遇,江阴积极顺应形势,在临港开发区高标准规划建设氢能产业园,全力推动氢能产业集聚发展,已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氢能产业链。
主办单位:柳州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 电话:0772-2827563
运维单位:广西柳州市人才集团科技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25 桂ICP备06011433号
桂公网安备 4502020200029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