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搜索关键字:天天喊石墨烯电池 | 耗时 27 ms

能股份增投51.7亿 建设年产15GWh锂项目

3月30日晚,能股份(688819.SH)发布公告,计划增投51.7亿元加码新赛道,新建15GWh的碳酸产能。

2022-04-22

“永不起火”的来了 动车更安全

此次曾毓群这一对外话,也迅速引起广泛关注:动力“永不起火”是否真的能实现?全媒体记者留意到,能量密度高、安全性不稳定一直是业内担心的重点。

2020-11-05

燃料的“春”即将来临

但燃料的降解速度往往太快,成本的增加与带来的效率提升成正比关系。日前,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的工程师们对燃料的化学反应取得了新的突破。“燃料是一项具有潜在的颠覆性能力的技术。”

2019-05-28

两月内超10家光伏企业扎堆上市 资本市场春来了?

江苏固德威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是一家新能源高新技术企业,总部位于苏州高新区,一直专注于太阳能、储能等新能源源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并致力于为家庭、工商业用户及地面站提供智慧能源管理等整体解决方案

2020-06-05

阳光源1500V再出征!开启西哥光伏盛宴

2019-03-21 13:16:07 世纪新能源网3月19日,西哥太阳能展览会在西哥城盛大举行。

2019-03-21

6000亿市值的宁德时代,失去全球"王位",花板在哪?

对于动汽车行业来说,车企更加关注机、控三大系统,其中动力作为“新三大件”之首,更是直接决定了一辆汽车的续航里程与耐用性。

价格飙涨非因供不应求 动力原料市场暗流涌动

带着这些问题,记者深入调查了动力原材料市场,采访了多位长期关注动力市场的专家,逐一解开疑问。主要原材料价格飙涨今年以来,动力原材料经历了一波明显的价格暴涨。

2021-03-31

大输血后的齐锂业要起飞?

齐锂业的高负债与2018年那一场收购引发的巨大的窟窿有关。众所周知,新能源本质上是一场新资源替代旧资源的革命,新资源并非是首次发现,过去有但未引起足够重视,比如三元锂所需要的锂资源。

2021-07-26

齐锂业VS赣锋锂业:亏钱的老大,赚钱的老二?

据公开信息显示,为了完成对泰利森的收购,齐锂业募集资金40亿元,次年公司负债总额同比提高179.9%。不过,好在之后几年动力市场迎来黄金发展期,为公司的财务压力赢来喘息时间。

2021-07-12

欧洲逆袭日韩和中国,胜算几何?

而这样的悲剧,极有可能再次发生在产业身上。矛头直指亚洲,动力反击战正式打响。

2019-07-01

合光能领跑600W新赛道

合光能在《至尊组件技术白皮书及未来展望》中曾提到,“随着产业链的发展及完善特别是玻璃供给能力的完备,在现有5列版型基础上增加一列片变为6列,组件功率就可以提升到600W以上。”

2020-07-23

下一场能源之争:可再生能源对阵然气

去年上述设备发总量首次超过煤炭发总量。即使清洁能源发站数量逐渐增加,美国力行业依旧高度依赖然气发

2020-07-10

动力涨价“博弈”

高工锂注意到,近期动力企业涨价涵频发,由上游原材料紧缺引发的涨价潮开始向下游传导。据悉,本轮价格上涨已开始在二三线动力企业蔓延,一线动力企业暂未有涨价异动。

2021-03-01

浙江温州:鼓励发展生物质热联产生物然气项目

2020-04-23 11:05:36 北极星力网日前,温州发布《温州市打赢蓝保卫战2020年工作计划》。

2020-04-23

2019年中国锂隔膜市场增长主要动力因素

2019年中国锂隔膜市场增长主要动力因素锂隔膜是高纯度氧化铝的又一重要应用,随着政策对新能源的支持,锂隔膜将迎来快速增长。

2019-11-25

2019年中国锂隔膜市场增长主要动力因素

2019年中国锂隔膜市场增长主要动力因素锂隔膜是高纯度氧化铝的又一重要应用,随着政策对新能源的支持,锂隔膜将迎来快速增长。

2019-11-25

优良数220!河北省保定市空气质量实现持续改善

优良数220,相比上年同期增加12,重污染数11,相比上年同期减少9。持续改善空气质量,既是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也是实现绿色发展的内在要求。

2021-12-10

亳州市发布重污染气预警

根据《安徽省重污染气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近期重污染气的预警函》要求,报市重污染气应急领导小组同意,决定发布亳州市重污染气橙色预警,于1月3日0时启动Ⅱ级响应,现将应急响应措施公告如下:一、健康防护引导措施

2020-01-06

氢能起步,可以为力做什么

2017年,《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2016-2030)》发布,提出要开展前沿性创新研究,加快研发氢能、等技术。

2022-03-03

碳交易升温 津“战碳”进行时

上百家纳入试点津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之一,钢铁、冶金、化、汽车制造等产业一直占有较大比重,这给津“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也带来一定挑战。

2021-04-13
返回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