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搜索关键字:大众与特斯拉“正面刚 | 耗时 25 ms

上海工厂停工?回应:属常调整

上海超级工厂-电池模组&电池包生产线;图片来源:据国内媒体消息,上海工厂自5月1号休假后,并未在6号如期开工,而这一停工状态将持续到9号。

2020-05-08

外媒:上海工厂测试生产线为全投产做准备

2019-10-08 08:28:07 新浪财经据外媒报道,最近曝光的上海3号超级工厂(Gigafactory 3)视频显示,这家电动汽车制造商似乎在对其生产线进行最终测试。

2019-10-08

林德气体鞍钢联签署新供应期供气合同

日前,林德气体鞍钢联(广州)不锈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鞍钢联”)联合宣布就下一供应期签署供气合同。

2022-08-01

股价跌 新能源汽车“泡沫”濒临破裂?

支持者认为,业绩和销量持续向好,并且在智能电动汽车市场地位领先,尤其是在中国市场获成功,是其市值持续增长的原因。

2021-03-10

南方电网、中国移动华为完成SA切片端到端外场验证

5G的切片技术,能更好的满足电网业务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灵活性,运营商可以为电网虚拟一张无线专网,公网业务安全隔离,并可灵活分配资源。

2019-06-26

式涉足锂电池量产:申请建加州电池工厂

介绍说,电池工厂将会雇佣470名员工,400人将会轮班工作,这样无论任何时候,都将会有100名员工进行锂电池的生产。有关建设规模锂电池厂的报道,没有立即回应外媒的置评请求。

2020-06-28

苹果宁德时代、比亚迪讨论为其电动汽车项目供应电池

2021-06-09 07:39:36 新浪科技据新浪科技消息,四位知情人士透露,苹果中国的宁德时代、比亚迪两家公司进行初步的沟通,为苹果规划中的电动汽车讨论电池供应事宜。

2021-07-14

和比亚迪寻找新的欧洲工厂

和比亚迪都在寻找一家新的欧洲工厂,这可能是欧洲陆电动汽车巨头的一场战斗。

2023-10-13

:我很难,但我最赚钱

为此,在电话会上,马克还力劝年轻创业者加入电池精炼行业:电池精炼的利润,堪比软件的边际利润,潜力很!中场哨响,稍缓脚步一季度成绩珠玉在前,衬得二季度的成绩黯淡不少。

2022-08-01

Model S再扩召回!

3月24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公告,汽车(北京)有限公司根据《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和《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的要求,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备案了召回计划。

2023-04-03

生态环境部水利部签署《协作机制》

淮河流域局副局长周结斌表示,突发水污染事件具有处置难度高、环境损害、社会影响广等点。这些年,淮河流域发生的多起突发水污染事件依然让人心有余悸。

2020-05-15

数据将被管起来

本报记者从获悉,其车辆数据是车辆网关读取车内各部件信号并以加密形式存储,无法直接读取、修改、删除相关数据。

2021-07-08

中石化+蔚来>

但在风眼之中,蔚来无疑是最引人关注的。一方是将换电作为核心卖点的造车新势力龙头、一方是拥有着全球最规模充电站布局的全球新能源汽车龙头。

2021-07-07

解读菲塔纯电动关于人机工程学的设计运用

于是,我们看到多厂商在强化运用量软质材质包裹的同时,更将更尺寸的中控液晶屏搬到车内。至此,汽车内饰设计理念,被推向前所未有的巅峰。

2020-04-09

有望官宣电池技术突破

电池日或推出电池新技术证券时报记者从获悉,电池日和2020年的股东会或将合并举行。由于7月7日之前不允许举行型集会,因此电池日具体举办日期将在7月4日这一周之后择机宣布。

2020-06-22

信通诚:塑造家庭小微工商业光伏项目的领军者

首先,信通诚在工商业屋顶型分布式太阳能领域拓展了一片独的市场蓝海。

2023-09-21

蔚来合作的中石化以及那些在“消失”的石油公司

同日,中国石化蔚来合作建设的全球首座全智能换电站——中石化朝英站式投运,至此,蔚来在全国换电站已达到201座。

2021-07-08

宁德时代FlexGen达成10GWh电池储能系统供应协议

当地时间9月21日,宁德时代宣布美国储能技术平台和解决方案供应商FlexGen达成合作协议,将在三年时间内为后者供应10GWh的先进储能产品。

2022-10-10

式进军冰岛市场 设立首家服务中心

此同时,Model S、Model X和Model 3三种型号的电动汽车也式开始接受冰岛消费者的在线预订。冰岛是一个非常适合规模使用电动汽车的国家。作为一个偏远的岛屿,冰岛的汽油相当昂贵。

2019-09-10

美国参议员敦促FTC对发起调查

据外媒报道,8月18日,两名美国参议员施压联邦贸易委员会(FTC),要求其调查公司,称后者将其驾驶辅助系统描述为完全自动驾驶的行为,会对消费者产生误导,并且给公带来危险。

2021-08-19
返回顶部 关闭